让群众更爱看中医“移动互联网医院”

中医院如何发展,各中医院绞尽了脑汁。有的开足马力投身基建、有的挖掘医院文化,有的建设重点专科、申请经费补助……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在做足内功的基础上,选择信息化“武装”医院促进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让中医院诊疗环境大变身,贴心便捷的诊疗体验,让患者愿意到这里就诊,这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西安市医药界引起广泛关注。

便捷——中医院如此现代

“我有点不敢相信这是在中医院,今后如果生病肯定首选这里。”李国进拿着一沓单据,手指墙边一排机器主动向记者介绍起来:“这个自助机可以打印收费明细单,这个机器可以打印CT、X线片。”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他自认为跑遍大江南北,见多识广。但这次生病住院,改变了他对中医院的认知。今非昔比,医院再也不是他脑海中程序繁琐、无尽等待的印象,“真没想到,中医院可以如此现代化。”

李国进说,自己生病一般不去医院,而先去药店,因为“怕麻烦”。“如果和哪个大夫熟识还好办,否则信息不对称,不知道该挂哪个大夫的号”,故而他常常“首选专家号,专家号没有了就挂主任医师的号,要是都没有,就随便挂个号。”

挂号还是小事。李国进说,以前看病,先要缴费、化验、取化验单,再去找大夫、缴费、取药……层层环节,真是苦不堪言。在某医院看病时,甚至遇到“医院中午下班,门诊大厅关闭,只能先到楼外的空地上等到下午,再取化验报告”的情况。

如今在西安市中医医院,李国进的所有“抱怨和恐惧”一扫而空,这得益于该院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便捷就诊。

患者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网站等各种渠道在线预约,所有科室及大夫的姓名、照片、简历、治病所长、教育、学习经历等信息,清楚标示、方便患者选择。

患者就诊时,医院为患者建立电子病历档案。目前,西安12家市属医院、15家省级三甲医院实现了数据共享,患者在其他医院看病的既往病史、诊疗记录等信息会在医生电脑中显示出来,为医生诊治提供参考。

西安市中医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让检查、拍片、化验等环节也变得舒心起来。所有的检查项目分布在门诊大楼一层,墙上处处有屏幕,医生开出检查单后,病人到相应科室门口,屏幕自动显示排队顺序。患者做完检查,当看到相应屏幕上显示自己姓名后,到自助设备前,凭条码、一卡通即可打印检验、检查报告单、X线片。

如果患者赶时间,也可以先不打印,化验结果会第一时间传送到接诊医生,患者回到诊室听取医生的诊断后,便可取药离开。日后可随时在自助设备补打票据、片子。

为了压缩病人的缴费等候时间,西安市中医医院推出了就诊卡,患者提前充入一定金额,持卡在执行检查、治疗、取药的科室直接扣费或在自助机上缴费,免去了中途不断缴费的麻烦。

制度——保障理念落地推行

西安市中医医院院长赵锋在一次西安市卫计委组织的“互联网+”会议上,听取了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的报告,随后他立即决定派主管院长带领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前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考察学习,让各部门全方位感知这些医院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的工作,认真吸取他们的经验。

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对于“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理念理解更深刻了,掌上医院、预约支付、预住院管理系统等应用、整合开发的构想也随之诞生,未来将逐步引入西安市中医医院的建设中。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现代化医院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它不仅是人、财、物等管理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系统,也是医院整体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支持系统。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如何方便患者就医,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如何用简单操作完成复杂功能;如何将信息共享的数字化转化为知识服务的智能化;如何从业务流程管理转变为业务管理控制,成为我院信息化建设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赵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