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医基层培养优秀的健康卫士
为了确保卫生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均确定了“以农村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教育,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积极引导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逐步把湖北建设成为中医药强省,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鄂发〔2008〕6号),其中明确提出“不断改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中医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使之成为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药企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学校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湖北是神农故里、李时珍的家乡,中医药历史悠久,中药材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好,发展中医药事业得天独厚,基层中医药人才需求量大。自组建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把为基层培养优秀的中医药实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围绕学生在校三年的专业学习进程,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服务基层的本领,增强了学生扎根基层的信心,使广大毕业生真正成为“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的基层健康卫士。
实施方法与过程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为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组织体系,形成全校共同关心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
建立统筹校园文化活动的联席会议制度。学校建立了以宣传部门牵头,学团部门组织,系部、教务、科研、实习、就业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对学生在校三年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整体架构;每学期初对全校各部门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时间、场地、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保障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整体规划,扎实推进
按学习进程安排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服务基层的专业能力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入学,注重提高对祖国传统医学的认识,强化专业思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有: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师生同台迎新晚会、中医药名人事迹图片展、中医药名人故事会(演讲赛)、校内中医药实验实训基地开放展、专业负责人与学生谈专业系列讲座、同专业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第二学期,学生开始全面接触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对专业的深入认识,打好专业基础,进一步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有: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中医药基本操作比武、中医药美容化妆秀、荆州古城中药植物普查行、中医药名人名言书法赛、中医药对联征集赛、中医药谜语会、集体太极(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表演等。
第二学年。学生全面学习专业课程,注重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扩充知识面,拓展专业技能,以能适应基层医疗单位的综合需求。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有:杏林讲坛(名老中医系列专业讲座)、基层中医医院一日体验行、古典医籍读书节、药用植物植树节、中药标本制作汇展、中药植物绘画展、各专业之间诊疗技能交流会等。
学校作为湖北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承担着全省乡村医生的培训组织工作,每年有大批的中医药类的乡村医生定期来校培训。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建立了乡村医生讲坛,让广大长期服务于基层农村的乡村医生在来校学习之余,给青年大学生宣讲各自在农村的从医经历,使青年学习了解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状况,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培养同学们的专业感情,增强服务基层的信心。
搞好暑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服务基层的责任意识
针对专业和学生所在地域特点,学校确定了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同主题。如“服务农村医疗,调研新农合医疗现况”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当地卫生站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人员配制、医疗水平、医疗环境。“健康下基层,送医到乡村”活动,要求与当地乡镇卫生院紧密合作,以医疗咨询、测血压、推拿按摩、诊疗处方为主开展基本的诊疗服务。“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共同构建和谐人与自然”活动,要求对当地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对药用植物濒危的原因,如中药资源的不合理采挖和利用,中药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蕴藏量迅速减少,中药资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全民药用资源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等进行分析,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体验生活,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健康”活动,要求学生深入接触社会,向外来务工人员宣传普及有关食品药品健康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逐步推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贴近百姓健康,走进社区服务”活动,要求学生搜集整理有关中暑、小儿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痢疾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资料的基础上,加入生活中常见的医学类常识问题,到社区进行宣教,将健康信息传送给了社区居民。“关注农村母婴健康”活动,要求学生调查农村妇女保健问题、农村孕产妇保健情况、农民计划生育情况、农村婴幼儿营养情况等。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磨砺了品格,锤炼了意志,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服务基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力扶持中医药类专业社团,提高学生服务基层的综合素质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