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共话中医药传承发展
张伯礼:探索符合中医药规律的教育模式
主持人:院士您好。您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几十年了,对于中医药教育非常了解。您觉得院校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张伯礼: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始终贯穿着人才培养。以往的教育模式是师徒相传,这种传承教育是有成效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开始设立中医院校,院校教育逐渐成为主体。应该说,半个世纪以来,院校教育在整个中医传承和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平台,不可或缺。当然院校教育也有些问题,特别是在教学初期,往往书本知识多一点,临床训练少一些,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有些弱化。我们发现这问题以后,要积极纠正,强化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的培训,把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主持人:国务院近日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您认为应该如何把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
张伯礼:师承教育有多种方式可以探索。例如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实际上就是师承,尤其是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基本上都是师承教育。中国中医科学院搞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也是师承教育。现在很多中医院校开设了一些传承班,都强调一入学就跟师,我想这都是师承教育。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结合有多种模式等待探索,但实质上就是要多临床,早临床。同时要拜师,这个“师”可以是大专家,也可以是普通老师,只要有自己的独特经验,都值得去学习。
主持人:在院校教育之外,还有当归中医学堂、厚朴中医学堂、正安聚友会等一批社会机构对大众进行中医类培训教育,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张伯礼:这些中医机构都是在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我提个醒,不要误导观众、听众,要把真正的、准确的中医药知识传授给老百姓。如很多媒体跟中国中医科学院联手,办讲堂办讲座,我都会提出要求,规规矩矩讲中医。本身不是学医的就不要去讲,而且要讲共识,不要讲所谓的偏门独道,更不能带有功利性目的。要让大家真正了解中医是怎么回事,了解怎么养生、怎么保健。我想,这些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越多越好,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能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作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有网友提问,医学生的学习时间本来就长,毕业后还要经过漫长的成长过程。您觉得作为一名中医学子,应该怎样坚定信念,把中医学习之路坚持到底?
张伯礼: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做老师的也能理解。但是,医疗职业是特殊职业,人命关天。在全球范围内,医学教育都是精英教育,培训周期都很长,因为医生不允许经常出现重大错误或失误。只是目前在我国,学医的投入和产出还不太相符,医学生的待遇还有待提高。国内现在正在走上这条道路,比如毕业规培以后可享受研究生待遇。另外我想说,学医本身要有奉献的精神。医生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我到了这个岁数还要每天学习,去浏览最新的知识,去掌握最新的知识。医生就得不断学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
主持人:还有网友说,作为中医专业的学生,他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要去学习西医知识和英语等等,他认为中医内容的课程比例偏少。他想问您,以后的教育改革会不会对这个问题有所解决?
张伯礼:会有所解决,但我还是想告诉这位网友,中医是看家本领,必须要学好。但西医的东西也必须要知道,掌握了方法可以慢慢领悟。至于英语,现在中医出国交流的机会太多了,如果有志于以后出国谋生或者做研究,英语还是不可或缺的。不妨先把英语基础打好,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渐学习。
唐祖宣、温建民:提升服务能力,保障服务价格
主持人:欢迎唐老和温主任。二位都是常年从事临床工作的一线中医人,温主任是在一线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而唐老一直在基层中医院工作。首先请唐老介绍一下,您所了解的基层中医环境如何?
唐祖宣:河南省邓州市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邓州中医也比较兴盛。现在邓州180万人口中,有2000多名中医。1956年开始建设中医院,1965年成立县中医院,现在邓州市中医院有1200张床位。在我们那里,中医的学习和生存环境都比较好。
主持人:我们再请温主任谈谈三甲医院的情况。有网友提出三甲中医院西化比较严重,是这样吗?
上一篇:芝麻核桃糊:补肾润燥
下一篇:贾谦 中医战略专家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