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章次公医术经验集增补本》看章朱学派的特点与贡献
●次公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即倡导“双重诊断,一重治疗”,可谓孤明先发。他强调疗效,一般病证,必须三剂见效。
●次公先生自树旗帜,创始了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中医学派。“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是对孙中山先生“发皇中华学术恢复先民技能”彝训的光大,其在文化上也是永恒的至真名论。
●章次公与朱良春这双星同璧的两位大师太灿然卓如了。二人学路相同,都殊重人品医德,都业绩昭昭,特别是在智略特长上都口碑传信。朱良春对章次公先生的继承可谓“至著者像也”。
在近现代中医学术史上,江苏南通朱良春教授可谓是最享师承之福的大师。他是名师之徒,又是名师之师。他的老师,就是那位倡“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章次公先生。他的弟子很多,其中的何绍奇、朱步先、史载祥教授等人,已是行医海内外,医名隆盛的临床家了。是他们以精诚的仁心仁术,自辟户牖创立了以皇古融新为旗帜的章朱学派。
人生就是享受经历与感恩。今年已97周岁的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最令人击节敬佩的,就是他在经历、品德、学识几方面都推至臻备。近日阅读朱良春教授颐年集篇隽献的《章次公医术经验集增补本》,读后心向阳光催律动,令人敬仰不止。
章次公 中医界难得的高士
章次公先生是近现代中医的一座高山,德艺高乘,弟子朱良春尊许勉学,笔底含情,悉心整理。章次公先生之超越和他临床之卓绝尽在书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终结千余年来伤寒温病之争
宋以前一直循《内经》“今夫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指认仲景六经辨证系以寒为病因统概外感。金之刘完素有所突破,言“伤寒是热病”,把热性病全归于火热之邪,元明之交的王履则寒温分立,言“伤寒自是伤寒,温病自是温病”,主张寒温分治。明末大疫流行,吴又可创“戾气”说,撰《温疫论》。清初叶天士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立论,创卫气营血辨证,后吴鞠通创三焦辨证。由是而从宋代以降,外感热病就有伤寒派、温病派、温疫派,特别是围绕寒和温,既有病因病性之争,也有治法之争,不曾消歇。甚至伤寒学派中尚有陆九芝的伤寒统温病派,温病学派中又有杨栗山等人的温病统伤寒派。
章次公先生师从名家,伤寒师从曹颖甫,温病师从丁甘仁,又博览群籍,对《伤寒论》《千金方》《外台秘要》《普济本事方》《世补斋医书·广温热论》等用力尤勤,在自己的临证实践中积累数多以伤寒经方和温病时方论治传染病的经验,指出“叶天士等总结前人的理论与经验,阐发温病学正是对《伤寒论》的发展”,慧识寒温一体,伤寒六经和温病卫气营血、三焦,是三种不同的辨证方法,其病种和病因以辨证为要务,脱却了历代以来的门户之争,冶寒温于一炉。他在总结三种辨证纲领的共性时,尤其重视病期(各阶段发病时间及病程)和维护心力,终结了对千余年来的伤寒温病之争,做了历史性的提升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次公先生的这一炯鉴,已为当代外感热病病证论治之理则,也载入现代医学的《传染病学》。
开创了中药临床实用药理学
先秦以还,中药循《墨子·贵义》“药然草之本”之论,中药概称“本草”,以其气立和神机同为元气,借药物之偏以调病盛衰为治。从《神农本草经》至清末民初,遗存的本草著作目录就近900部,载药味9000余种,有综论药性、药源、用法、组方者,有注疏《神农本草经》者,如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缪希雍《本草经疏》,有颁行为药典者如唐代苏敬等人的《新修本草》,有百科全书式的《本草纲目》,也有侧重植物基源考辨的清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以及释义药性、取向简要的《本草备要》《本草从新》等等。至清末,在药肆中,“本草”始称“国药”,后称“中药”,以有别于西药、东药,精进了“本草”。当时对中药的功效,又从临床方面和实验方面积累了很多新知识。
章次公先生首开病机论药性之先河,并以明晰精减、适应教学之需,在二十年代就编著了《中国药物学》四卷,后来不断补充为六卷。在他执教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和苏州中医专科学校讲授。他的《药物学》突破了“本草纲目”的概念模式和分类,又大异于李东垣的《用药法象》,而是以临床为主旨,在对每一药物原植物、产地、入药部分、性味、主治、近世应用、炮制、用量、著名方剂、前代记载、近人研究,以及东洋学说等详细介绍之后,他突破了四气五味,以病机药性为重点,突出最佳主治。例如石菖蒲涤痰开窍,夜交藤引阳入阴,龙骨潜阳入阴,每药之后有编者按,着重说明该药的应用方法和自己的使用经验。论述简要,有裨实用,诚如他在自序中所概言:“撷其精华,汰其浮辞,旁取日本,远采欧西,剪辟宋元以来肤廓之论,发扬古医学之学效研究生药,以广种植,苦心孤诣,另辟蹊径。”此书发前人之未发,补古人之未逮,他以此勾勒出现代中药学的框架,时至今日,也以其理论和实用价值堪为中药学之佳构。
对辨证论治的理论突破与演明
上一篇:性生活可医治女人四大病痛
下一篇:血糖平稳为何还得并发症?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