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坏习惯会让中暑找上门
为了预防中暑,在盛夏,我们避暑有9个不适宜的地方!
1.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日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身体不适。因此,夏天不要长时间坐在室外木质器物上。
2.多吃冷食
炎热夏季,假如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假如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所以,为了保证营养均衡,减少肠道疾病,夏日应该注重节制冷食。
3.夜晚露宿
盛夏时节,人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反抗力暂时下降,此时假如正值夜晚,气温下降,露水加身,就轻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而染上疾病,如乙型脑炎等。因此,夏日最好不要露宿。
4.缺少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轻易疲惫。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常导致睡眠不足。因此,适当的午睡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对健康大有裨益,是预防苦夏的一项好措施。
5.电风扇吹得过久
电扇吹得过久会破坏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感到头痛、头昏、腿酸手软、全身不适,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盛夏之夜开着电扇入睡,更轻易受凉。尤其老年人和儿童更应注重。
6.室内外温差过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假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人对这种温度变化会难以适应,轻易“感冒”。而且假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重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以致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造成人的机体反抗力降低,易患疾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最好在5℃~8℃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
7.“快速冷却”
炎炎夏日,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体内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而且这样还会致使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甚至引起休克。因此,正确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后再冲洗,千万不可“快速冷却”。
8.渴极急饮
夏天出汗多,有人往往一下子要喝进很多水。岂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故渴极不宜急饮,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9.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饮料,最好是喝白开水,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更应少喝饮料多饮水。
下一篇:腰围粗细影响寿命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