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丰富中医学理论体系
明代南丰医家李梴对中医藏象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诸多的新观点。他在《医学入门》中将心分为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使心的两大生理功能清晰明确。血肉之心即现代解剖之心,主持血液运行;神明之心即现代解剖之脑,主宰精神意识,此论使人们对“心主神明”的认识有了一次新的飞跃。《医学入门》在继承《难经》“左肾右命门”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命门学说,认为命门虽寄于右肾,但与左肾为配成之官,上至于心,下至于膀胱、子宫,为相火之脏,具有主持人体元气、藏精、主生殖之功。又提出“心包即命门”,试图解决心包络被称为脏却与其他五脏重要程度不能并列的问题。对于《内经》“凡十二脏取决于胆”理解,历代医家争议不休,而李梴亦执一方,从“胆主火之游行”“主荣卫之运行”立论,以阐发胆对其他十一脏腑的调节作用,具有独到的见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最早提出“脏腑别通”新观点,即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拓展了对脏与腑之间联系的认识,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清初名医喻嘉言通晓诸子百家,屡创新说。他在《医门法律》中发挥《内经》理论,提出“大气论”,认为大气充斥于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到,环流不息,由于大气的作用,营卫之气得以统摄,五脏六腑、大小经络的功能得以发挥,生命活力旺盛。《医门法律》创立“秋燥论”,所创著名方剂清燥救肺汤,被后世医家所推崇。喻氏对《伤寒论》研究独树一帜,创立了“三纲鼎立”学说,以太阳一经为伤寒六经的大纲,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的三纲学说作为太阳经的大纲,首开《伤寒论》营卫辨证之先河。喻氏善于运用取象比类方法来确立治疗原则与方法,所创立的“逆流挽舟法”“急开支流法”“畜鱼置介法”等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南宋名医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对妇人疾病有着独特的见解,如“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而致”,治疗“男子调其气,女子调其血”。他提出“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的著名学术论点,认为治疗风邪病证应配伍理血之品,对后世治疗风证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极力倡导晚婚优育,尤其注重胎养胎教,其学术观点对现今优生优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的《外科精要》开创了痈疽辨证论治之先河,并提出“大凡疮疽,当调脾胃”的论治纲领。
龚廷贤精于养生之道,其《寿世保元》继承《内经》肾精和脾土理论,以先后天立论衰老机制和保元养生思想。他提出:“两肾之间,白膜之内,一点动气,大如筋头,鼓舞变化,开阖遍身,熏蒸三焦,腐化水谷,外御六淫,内当万应。”“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人之一元,三焦之气,五脏六腑之脉,统宗于胃,故人以胃气为本。”认为人体衰老的机理是元阳亏损,阳损及阴,因此提倡节育保精,养护脾胃,怡情养性的养生之道。治疗老年病多从脾肾入手,创立多种针对老年病的治法及方药。
上一篇:底血压老人天热要调生活
下一篇:老中医朱进忠对“汗”的重视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