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临床医学基础

  开奠临床医学基础

  对临床各科的论导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及理法方药的规律,既适用于外感热病,也适用于内、外、妇、儿及男科等疾病。就其内容而论,包括了心肺,肝胆,脾胃,肾与膀胱,大、小肠、生殖系诸脏腑病症,故仲景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指导着临床各科,至今仍行之有效。

  内科杂病:《伤寒论》的辨证论治规律,对内科杂病有很多指导。在病因学方面,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即内因、外内、不内外因的“三因”为病的病因分类学说,提出了人体发病的三条途径。提出了很多内科杂病的常见病因,如痰饮、水气、瘀血、气滞、宿食以及劳倦内伤等致病因素。皆为内科杂病的审因辨证提供了依据。在病证学方面,阐述了外感热病的多种证候,各种疑难杂病的证候表现,如胸痹、中风历节、消渴、黄疸、痰饮咳嗽、肺痿、肺痈、喘证、心下病、呕吐、下利等等不多赘述;在论治学方面,《伤寒论》具有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而且对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皆有详细的阐述。论治疗方法,集中了汗、吐、下、温、清、补、和、消八法之大成。治疗之法,灵活多变,八法之用,或单行,或合用,变化多样。论治疗原则,有表里先后、标本缓急、扶正祛邪、正治反治、攻补兼施、寒热并用等法则。此外,突出强调在临床治疗运用之中,必尊“三因制宜”的指导原则。在方药学方面,《伤寒论》创立了诸多名方,广泛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屡用屡效。

  妇科病:张仲景在妇人三篇中,精辟地阐述了妇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立法遣方以及其用药。将妇科疾病分为三大类:一为经带,二为胎产,三为杂病,均论明了辨证与论治,为妇科学术理论与临床实践,铺垫基础,开创先行。至今其“妇人三篇”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上对妇科病的论治,所记载的妇科专方,沿用至今,其效不衰。从而显示“妇人三篇”的重大学术价值。

  儿科病:有关儿科病之内容记载甚少,在《金匮要略》中见到“小儿疳虫蚀齿方”,其他恐虑已轶。临床实践中对小儿时令病及其杂病,常选用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为准则,酌取经方论治,效果良好,屡用皆爽。如小儿风寒外感,邪热壅肺作喘,小儿虚寒腹痛,小儿腹泻,以及小儿虫积等,均可辨证酌选经方论治。故以《伤寒论》为指导,在儿科病中取“经方今用”开辟论治新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外科病:《金匮要略》设有“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专篇论述痈肿、肠痈、金疮、浸淫疮等外科部分疾病,在外科领域里,《伤寒杂病论》的方药也为常用之剂,如三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陷胸汤、大黄牡丹汤等用于急腹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再有对男科、喉科、眼科等有关病证的辨证方法及方药亦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对急症学与传染病学的论导

  《伤寒论》成书,实属疫情的需要,客观的必然,作者的勤奋。古人云:“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可见这部巨著的产生是以治疗急症为主要目的。从所论内容与临床实践来看,是书可谓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急救医学的医著,它开创了中医急症辨证论治的先河,将急症分述为伤寒与杂病两大类型。《伤寒论》六经辨证规律,指出外感热病发病速、病程短、传变快、症状急、易传染的特点,说明六经病证中包含了多种传染性热病与各种急症,六经病治法中包含了多种治疗急症的原则与方药。从广义看不论伤寒或杂病,凡发病突然、症情急迫、急需救治的病证,皆属急症范畴。诸如上述,均为后世传染病与急症的治疗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仲景实为中医急症学的奠基人。对现代中医急症学研究及临床运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预防医学的论导

  《伤寒论》之“未病”和“治未病”的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伤寒论》一书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引申发展了这一理论。将“上工治未病”列为全书之首要宗旨。因此“治未病”是仲景指导辨证论治的重要原则之一,意在对“未病”者须预防,以防为首要;对“已病”者必早治,以防病情变;“病愈”康复,预防再发。仲景论述“治未病”的规律与法则,实为精辟的预防医学理论。总之,仲景对预防医学的学术思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研究现代预防医学启迪思路。

  对免疫学的论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