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洞玑》中的中医理论
《三易洞玑》作者黄道周为明末闽海大儒,《三易洞玑》为其主要代表作之一。所谓“三易”,是指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和孔子之《易》;“洞玑”是说玑衡为古人测量天文的仪器。按照《易经》所载历数以测天文,可以洞悉天地乃至人事之玄机。全书共16卷,其中4~6卷为《文图经纬》,黄氏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有关论述集中体现在这一部分论述里。
独特的见解
明末是理学从巅峰走向衰退的时期,儒家学人消化吸收佛道两家乃至西洋学术思想,独树一帜,颇有建树。在其当时,黄道周的学术,并不以医学著名,但是其有关传统生命科学的认识,特别是有关中医理论的见解,颇有亮点内容。
关于藏象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在象数易学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内经》无疑是多个不同时代作者的医学论文汇编,所以对于藏象的认识,各篇也不尽相同。总括来说,大概有六节藏象、九宫八风藏象和五行藏象等不同内容,其中,取得后来学术主流地位的是五行藏象,其主要内容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的分配方法。《三易洞玑》对此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藏象理论来弥补《内经》的不足。
一为“五德三极”模式。也就是说,肺配元气,为最重要的脏器;心肾配日月,为阴阳太极;胞与清肠合辰星、气海与溷肠合太白、脾胃合填星、肝胆配岁星、心包和三焦配荧惑。肺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黄道周认为肺有左右中三盖与其他各脏器相连贯,又能通达上中下三门(咽门、贲门、会门),所以肺主气,能够主导心肾水火和其他脏腑的功能。
二为“河图洛书藏象”模式。原文大意是阴藏系背,为洛书之象,肺九肾一、肝三脾七,胃五在中,交通冲脉和阴阳维脉,此为五脏。心为五脏之主,都统于膻中。阳腑系于腹,为河图之象,鬲、包络二七在上,胞、膀胱一六在下,小肠、阑门三八在左而交于前,大肠、气海以四九在右而交于后,此为四腑四房。胃以十治于中央,胆为四腑之主,都统于胞中。在此体系中,心、胃、胆三者作用特别突出。而《内经》以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胃为中焦枢机,十一脏取决于胆等,似可佐证相通。
关于经络和子午流注
在该卷中,作者首先对人体腧穴、解剖部位与天文星象之间进行了一一对照。对于人体骨度、经脉阴阳属性、络脉和经别的象数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很多内容和传统中医学有很大不同。传统中医学十二经络分属三阴三阳,而黄氏又将其配属六十花甲和卦象,书中特别重视奇经八脉和星象度量和卦象度量之间的关系,足以见天人合一并非妄谈。这一部分的内容极其复杂详细,乃至于落实到具体的穴位和卦象的对应关系,为历代中医古籍所未载。宋代以来论针灸之学,必候四时八风之气,故有子午流注学说,而黄道周的经络流注之学,大大超越了子午流注学术内涵,将研究的对象和深度都进行了出人意料的扩展。
关于五运六气
传统中医学利用五运六气理论及其推论,对疾病进行预测、运筹和评估,产生了系统、复杂的各家学术流派,运气理论作为象数的根源,历来受到中医学研究的高度推崇。与运气理论标榜其学源自《太始天元册》,十干化运和十二支化气来自所谓的“五气经天图”不同,黄氏根据自己对于该图的岁差计算,认为运气理论的天文学依据是春秋时期,而不可能是黄帝时期的理论。他认为运气之学出自周礼,由天官所掌管,有严格的计算和考察方法,而且中医学所传的运气学说并不吻合实际。他根据自己的研究,阐发了鲜为人知的独特运气推步方法。《内经》的运气理论是主客之间相克的六步推算法,而黄氏所提倡的易序运气理论是五步相生的推法。一卦主12日,符合古历法十月历的节气长度,而72卦自然就是864日,这是一个主气间气的周期;五运周期是六气周期的五倍,也就是4320日,称之为岁运周期;如果再以干支乘倍,暗合太阳和北辰的周期。运气与人身相合,《内经》依据的是传统经络学的理论,以六气配合三阴三阳经脉,以五运配合五脏。其实这其中暗藏着细微的矛盾。黄道周十分犀利地指出这种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六气之中,不但火有二,其余五气也各自有二。火气不但有相火,还有游火,在五运六气里流动不居。黄道周的运气理论重视对岁、日的观察。
上一篇:补虚为复正 虚人可攻邪
下一篇:从中医学看基因决定论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