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之道:顺自愈之理而治
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云: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內伤,不现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大意为:治疗不很恰当的话,用热来治疗热证,用寒治疗寒证,很多时候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不好的,但是患者的精气却会暗暗受伤,这种失误是需要特别指出来让大家引起注意的。所以有谚语说:有病不去治疗,就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在给你治了;或者说患者的自愈能力,就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
笔者近日治一银屑病验案如下:杨某某,女,24岁。婴儿时喂食水果糊过量,肠胃一直不适。6岁时因肠胃炎,服用北医三院所开半片止吐药后,胳膊上出现小红点,确诊为银屑病,求治于朱仁康教授,服药后很快皮损消失。8岁时,在春季以吃牛肉为诱因导致全身爆发,此后15年内不间断服用中药,皮损未全部消褪过。2011年3月电话问诊于笔者,因大学毕业在即,往来不便,介绍其至北京中医医院张广中处诊治,张广中详为诊察后,嘱停用所有口服药物,少量外涂北京中医医院自制外用药,如是3月,全身皮损均有自行消褪的迹象。2011年6月10初诊,左脉沉细弦弱,右脉滑而有力,舌尖红,舌下淡,苔根黄腻,皮损以毛发部及大腿外侧为多,黄汗明显,素有口渴,生气后瘙痒。辨证为少阳不舒,脾胃不利,湿郁化热,口服药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2克,黄芩6克,党参9克,半夏9克,炒甘草6克,防风6克,生姜三片,大枣2枚,水煎服,日1次;外洗以清热除湿为法,处方:苦参15克,黄柏9克,土茯苓30克。其后处方略事加减,精神状态不断变好,出汗逐步变匀,皮损迅速变薄变少,治愈当在一月之内。
病例中患者连续服用中药15年,在张广中处诊治后停用所有内服药物3月,却出现远较服药为好的、全身皮损均有不同程度消褪的良效,此即“得中医”。
“有病不治”的好处起码有三:一是不必花钱求医购药,没有经济压力;二是不必服药,没有思想压力;三是不存在服错药“精气內伤”的隐患。经过一定时间的“不治”,患者的身体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回到排除“药邪”(语出张子和《儒门事亲》)干扰的本真状态,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基础。笔者在接诊新患者(急症除外)之初,都会安排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患者停用所有内服外用药物,然后再予以治疗。
有病若治 贵在择医
《景岳全书》卷三《传忠录下》有《病家两要说》一文云:“……病(家)不贵于能延医,而贵于能延真医……必有非常之医,而后可疗非常之病。第以医之高下,殊有相悬。譬之升高者,上一层有一层之见,而下一层者不得而知之;行远者,进一步有一步之闻,而近一步者不得而知之。”该文提出病家择医、任医的关键处:择医贵在择“真医”,因为“必有非常之人,而后可疗非常之病”;任医贵在专一,不然,“议多者无成,医多者必败”。择医和任医需要理性,需要以知医为前提,既要懂些医学,还要了解你的医生。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没有鉴别能力的患者是对于自己不负责任的、不合格的患者,在对待这些患者时,医者当留心。这些患者最容易犯朝秦暮楚、道听途说、三心二意、无法长期严格执行医嘱等错误,在他们还没有成为忠实的患者之前,医者应多与患者沟通,在面对银屑病之类顽固疾患时,尤当谨慎。
上医之道即顺自愈之理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其理在于疾病从本质上是自愈、而非治愈的,治疗是为自愈扫清障碍和铺平道路的。而“上医之道”,笔者认为是顺应患者自愈的能力和节律,治人而非治病的。顺应自然之道,使患者机体恢复和保持正常的秩序,可以自行解决体内发生的诸多问题,而非由医者来包办代替。中医素有“候气来复”之说,恰合上医之道。即得病日久,对于虚人要以少量药物缓调为主;对于邪实者攻病要中病即止,两者都旨在给正气自我恢复留下足够的空间。
上案笔者初诊时以其脉弦,生气后瘙痒,皮损以大腿外侧为多,辨证为少阳不舒;以其脉沉细弱,舌下淡及其年少自愈力强,辨证为脾胃不利;以其脉滑而有力,舌尖红,苔根黄腻,皮损以毛发部为多,黄汗明显,素有口渴,辨证为湿郁化热。治以小柴胡汤加减,接方以黄连温胆汤、枳术丸等,配合外洗清热除湿,精神、出汗、皮损均显著好转。理之所至,效之必至,治人为本,故疗效自可预见。
上一篇:海派中医之名
下一篇:防止雷诺氏病发作应注意些什么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