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养胃好时机,教你养胃十部曲
经过了一个夏天的折腾
你的胃还好吗
冷饮啤酒烧烤雪糕
有些朋友的胃开始抗议伤不起了
俗话说:十人九胃
意思是说大部分人的胃
多少会有些小问题
秋季刚好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胃病容易在此时复发
因此,秋天除了要防秋燥
还是个养胃的好时机
1、银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味甘淡、性平,无毒,入肺、胃、肾三经,具有生津润肺、益气活血、滋阴养胃、补脑强心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燥热、便秘等症.
银耳被誉为“长生不老药”、“延年益寿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特点,对体虚、久病初愈,不宜用其它补药的病人及阴虚内热,内热而有出血倾向者更为适用。
注意:感冒初起口干者忌用,或风寒感冒,如感冒怕冷、咳嗽、痰多清稀如水者,忌服。
2、百合
《神农本草经》记载,百合有“主邪气心痛,利于大小便,补中益气”等作用。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二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清热利尿的功效。百合能治肺痨久咳、咳唾痰血、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等症,常用的药膳方有蜜煎、香米粥、猪肺汤、鸡子汤、煨肉等;临床常用的方剂有汤、汤、滑不散、皂角汤、黄丹泥、野泥、膏、干粉、新鲜汁等。
注意:百合虽是滋补佳品和名食,但因其甘寒质润,凡风寒咳嗽、大便溏泄、脾胃虚弱、寒湿久滞,肾阳衰退者均忌用。
3、梨子
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有润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若因气候过度干燥,继而出现口渴、便秘、干咳等;或因内热导致烦渴、咳喘及痰黄等症状,可多食梨。
注意:是食用梨子之前,应先考虑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体质虚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须隔水蒸过、煮汤,或与药材清炖亦可;若有长期腹泻的人,不宜多吃水梨,因水梨性寒,多食腹泻加剧。
1、早餐最好吃热食。要使胃健康,就要吃好早餐,而早餐应以暖胃为关键。早餐不宜太油,特别是油炸食品,否则会给胃肠增加太重的负担,并使脂肪摄入过量。
2、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中的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也不吃过冷、过烫、过硬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
3、吃“果”不吃“瓜”。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
4、饮食定时定量。长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应定时,间隔时间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5、做好保暖措施。胃喜暖怕冷,喜润恶燥,秋冬天气寒冷,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素戴个护肚能让胃部更加暖和。秋冬昼夜温差大,晚上用热水袋或温热贴敷贴脐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
6、注意营养平衡。平素的饮食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
7、饮食宜软、温、暖、素、鲜。烹调宜用蒸、煮、熬、烩,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进食时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这样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复。要注意四季饮食温度的调节,脾胃虚寒者尤应禁食生冷食物,肝郁气滞者忌在生气后立即进食。
8、积极食疗。秋季进补适宜吃一些温补的粥品,像鱼粥、瘦肉粥、虾皮肉、银耳羹、雪梨汤之类的食物。即能起到滋补的作用,又不会导致虚热上火,并且有补脾胃的作用,一举两得。
9、腹部按摩。右手手掌掌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由小圈逐渐大圈按摩36次,再用左手手掌逆时针方向按摩腹部36次,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10、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素质和对气候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发病机会,做到未病先防。
上一篇:夏季吃什么去湿气
下一篇:游泳是最有效的长寿运动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