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好好和周公约个会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天之际在于晨
每天早上起不来的你
都告诉今天的自己
今晚一定要早点睡
然而
接着又是陷入了
那一种想睡睡不着的伤痛
明天起床再次定一个小目标
好好跟周公约个会就那么难吗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
得了解自己是属于哪种
才能好好跟周公约会
失眠的危害
1、影响精神状态
睡眠时可以让人全身心放松。睡眠时,人的呼吸变深、变慢,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休息,但新陈代谢并没有停止,可以确保脑组织蛋白的合成和消耗物质的补充,有利于神经系统能正常发育,为第二天的活动积蓄力量。然而,失眠就达不到这样效果。
2、诱发肥胖
失眠能造成人体内消脂蛋白浓度的下降。而消脂蛋白是血液系统中活动的一种物质,能够影响大脑做出是否进食的决定。失眠同时能引起增加人体内食欲激素浓度,这种食欲激素能够引起人的进食欲望。因此当这些激素发生“混乱”时,大脑也会陷入混乱。同时,失眠的女性的体内胰岛素不能正常让葡萄糖进行代谢,从而引发肥胖。
3、导致脱发
俗话说:睡眠不好,头发最容易受伤。因为失眠长期存在,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导致皮脂腺分泌过多或皮脂腺分泌性质改变,所以引起脱发现象。
4、引起健忘
健忘是指人的记忆力减弱。健忘可能是失眠引起的,尤其是长期失眠症患者,他们常会有健忘的现象。失眠与健忘会相互影响,可以说,失眠可致使并加重健忘,健忘也可能会加重失眠。
5、可致使老年痴呆
长期失眠会导致患者神经衰弱、食欲不振、消瘦、记忆力减退等,失眠也可以导致患者老年痴呆。
6、意外事故增多
据调查显示:50%的工伤事故与睡眠不足有关系,慢性失眠者发生事故的风险概率是正常人的4.5倍。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
肝郁化火
从中医角度看,压力及郁闷之气会影响肝的健康。人们承受压力时,肝是第一线作战的大将军,所以经常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而“气”多便成“火”,使身体一直处于亢进的状态,很难入眠。
助眠秘诀:碰上压力大时,补充能舒肝减压的食物,比如绿色及口感带酸的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梅子及绿色蔬菜。此外,肝火旺时容易口渴,需要喝充足的水。中医推荐可以镇静情绪的玫瑰花茶、薰衣草茶,若要加强促眠效果,可以加入少量具安神作用的酸枣仁一起喝。
食滞胃脘
中医有一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明白指出肠胃没顾好,造成胃气失和、消化不良、腹胀不适,很难一夜好眠。适当的三餐分配要像倒金字塔,就是早餐吃得丰盛充足,午餐适中,晚餐则清淡少量。但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早上空着肚子赶上班,到了晚上忙于交际应酬,或借由吃一顿好的来解除压力。一直到上床就寝,可能肠胃还在拼命工作,无法休息,夜里当然睡不安稳。
助眠秘诀:
1、晚餐掌握“77”原则。尽量晚上7点以前(或至少睡前3小时)进食,吃7分饱就好,菜品轻淡为宜,避免高油脂的肉类及蛋糕点心。
2、经常腹满胀气的人晚上要少吃胀气食物,如豆类、洋葱、青椒、土豆、红薯、芋头、玉米、香蕉、面包、柑橘类水果等。
3、辛辣刺激的辣椒、大蒜及生洋葱,会让一些人感觉胃“烧得慌”,因而影响睡眠。
4、用餐之后不要马上躺下睡觉,稍微走一走,帮助消化。
心阴亏损
经常熬夜加班,会一点一滴耗损体内的“阴气”,变成“阴虚”体质,就算精疲力竭上了床,却睡不着,要不就是脑袋里连番上演各种梦境,觉得没法好好休息。时间长了更会发现,记忆力也在不断下降。如果你是这种“夜猫子”,就需要“滋心阴、养心神”了。
助眠秘诀:香甜的桂圆可补血,也是滋养心阴的好食物,和适量的红枣、莲子及糯米一同煮成粥,早上食用;或用6颗桂圆肉、10克莲子及芡实,加500毫升水煮成茶饮,每天早晚温热喝一次,能养心安神。但感冒中,或有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吃桂圆。
心脾两虚
这一类的人除了心神慌乱、健忘、精神疲惫、睡得浅而容易醒来之外,还伴随有脾胃(消化系统)不适的问题,例如拉肚子、消化不良等。
助眠秘诀: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是“四神汤(莲子、淮山、芡实、茯苓)”,另外像红枣及薏仁也都有补益脾胃的效果。
肝血亏虚
若您的症状为时睡时醒,精神欠佳,乏力面白,眼干,舌淡等,就属于肝血亏虚,虚烦失眠,可选用酸枣仁汤缓解。
另外肝火旺时容易口渴,需要喝充足的水。玫瑰花茶、熏衣草茶,再加入些有安神作用的酸枣仁一起喝,效果很好。当自觉压力大时,可多吃点绿色及口感带酸的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梅子等。
最后别忘了
常备老中医【老是睡不着】
白天醒不了晚上睡不着
喝了这杯茶睡眠交给它
上一篇:小习惯埋藏健康隐患 睡醒马上下床
下一篇:小雪时节养形重要 养神更重要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