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医药 谁来为它扶正祛邪补中益气?
编者按:国务院2013年10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国内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8万亿元以上。中华工商时报近日发文《“大健康”期盼“大中医”发力》认为,要把握“大势”并在“大健康”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下的中医药必须打破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即大中医战略,以期在未来大幅度提升对“大健康”产业贡献率。今将该文编辑刊登如下。
前不久,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有关中医监督问题的批复》。此举触发的反响,令人们始料未及。
在一个滥用抗生素严重的国度里,祖先灵动开创而世代相传的璀璨中医,对当下国人健康有着西医无法比拟的大作为。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勃勃中不乏苦楚,所独具优势的巨大战略价值尚未释放出来。
根据国家对健康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方针与规划,到2020年国内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业界普遍认为,“大中医”能否在未来大幅度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考验中国决策层的睿智与勇气。
规范养生保健市场要双管齐下
在官网上,笔者找到了这一批复的全文。该批复明确要求,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险性的技术方法。以中医药的“预防”“保健”“养生”“气功治病”等为名,或假借中医理论和术语开展宣传、培训、讲座、体验等涉嫌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将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批复作了进一步说明。
由于一些媒体此前带有笼统或主观的解读,将非医疗机构正规操作的养生艾灸、刮痧等也统统归入了非法行医之列,一下让整个养生保健服务不知所措。
当下,用“火爆”二字形容国内养生保健市场,一点儿不过。无论身处于繁华的大城市,还是停留在边远的小县城,养生馆、保健所、沐足店、按摩屋再加上美容院,一个挨一个,比比皆是。
中医和养生保健,从来就是紧紧相连。出自中医世家的滕冠麟一年前在青岛崂山创建了养生会所。“在大多数非医疗机构服务中,推拿、刮痧、艾灸、拔罐、足疗等等这些中医非药物疗法项目,自然已成为经营方向和重点”。他告诉笔者。
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近年来,为了追逐更大的利益空间,一些养生保健场所不惜违规违法经营,不少微创的、危险性的中医技法,如刺络放血、穴位埋线、中药灌肠,常被不具有专业医护资格的服务人员用于客人身上。
“主管部门此番对养生保健市场的整治,应当是出于很多正面的考虑,不应狭隘地去理解。”中医养生研究专家沈兆亮分析指出,“治理市场出发点很好,在强化监管并构建良好的管理机制同时,更要完善市场准入标准且规范服务。”
业界没有忘记,早在2005年,当时的卫生部等曾联合发文,禁止非医疗机构开展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时隔9年多,其整治效果并不显著。
不容置疑,在这一市场乱象丛生中,养生保健培训混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郑州文美化妆品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告诉笔者,目前,在当地从事养生保健培训机构达到上千家,多数为三四个人的小公司,师资水平、教学能力基本上都不达标。
直面虚火太旺的养生保健市场,主管部门要堵更要疏,要治标更要治本。
“中国特色”基石并不坚固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更是建设中国独有医药卫生与国民健康体系的基石。然而,这个历经几千年打造的基石,早已变得不那么坚固了。
“养生保健市场发生的诸多问题,这只反映出中医领域遭受的皮外之伤,而此前受到的皮内之伤,则已导致整个中医药行业‘血脉不畅’。”一直在民间义务传播中医文化的草根中医学者黄华贵对笔者说。
一项调查显示,在“西风东渐”这一思潮影响下,我国中医药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归结为六大层面,即:中医思维弱化、中医管理错位、中医评价西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特色淡化。
在今年两会上,来自中医药界的部分代表和委员在讨论中医药被“边缘化”趋向时,一致认为“关键在于‘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在执行层面出现偏差。”
最为严重的是,这么多年,“中西医并重”俨然成为“西重中轻”。
上一篇:专家:冬天室内健身讲究多
下一篇:不同体征的人散步方式应不同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