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主神明”的含义 渗透整个中医学
笔者跟随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丁砚兵教授学习,听其讲解“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收获甚多。故将丁砚兵关于“心主神明”的观点简介于此,与大家交流。
“心主神明”即心主神志,或心藏神,此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辛夷条下有“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也指出“灵记性在脑不在心”。由此,“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脑在思维活动的产生中至关重要,而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心脏在神智活动中起作用。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心主神明的观点是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形成的,缺乏科学性,主张将“心主神明”变革为“脑主神明”。
对此,丁砚兵指出,要辩证看待“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要搞清楚“心主神明”的由来,弄清楚“心主神明”的含义,切不可盲目变革。
“心主神明”源于古代哲学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心主神明”理论也不例外。如《荀子·解蔽篇》指出“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纵观古代书籍可以总结出,心的含义有核心、根本、中心、中央等含义。
且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封建思想不容古人进行人体解剖,当古代哲学家对产生意识活动的器官进行探索时,便很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心灵论”。它不仅影响着《内经》“心主神明”观点的提出,而且也为世人所接受。
“心主神明”的含义
“神明”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反应等,无不包含在神的范围。而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中医“心主神明”是指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由心所主持。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健旺,神志清楚;反之,则可致精神神志异常,出现惊悸、健忘、失眠、癫狂等证候,也可引起其他脏腑的功能紊乱。
此“心”不是心脏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灵枢·本神》也有“心藏脉,脉舍神”等。这些都说明中医学的“心”为身体最高统帅,在五脏六腑中最重要。
此“心”已经超出了五脏独立的脏器,是一个完整的生理功能,它不单纯指西医解剖学中的心脏,功能概括了解剖学中的脑、心、血管等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渗透整个中医学
以《内经》提出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心藏脉,脉舍神”等为基础,中医学形成了形成了以心系统为中心的包含人体五大功能系统的藏象理论,以及与“心主神明”相关的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养生等理论。
一是心为十二官之主,主血脉,藏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二是心的病理主要表现在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和血脉运行障碍。三是“心主神志”的理论被历代医家运用于神志异常的疾病,如癫、狂、痴、痫、郁证、不寐等病,并且可以取得相对良好的效果。
可见“心主神明”的理论不仅已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贯彻于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诸多方面,并有效指导着临床实践。
不应盲从“脑主神明”
有学者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有“头者,精明之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脑为元神之府”以及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有“灵记性在脑不在心”等,结合西医学的神经学科相关知识就提出“脑主神明”说,这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
一方面,“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不是用来说明“神明”的,王清任的“灵记性在脑不在心”也只是建立在没有健全的解剖学知识上。另一方面,西医学没有“脑主神明”说,也不会提出“脑主神明”。脑只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代替不了神经系统。
下一篇:阴阳划分内涵 阴阳病欲解之异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