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霾尘咳嗽的临床证治

•霾尘咳的发生,与人体元气的强弱相关。正气、元气在人体中的防御作用,其强盛与否,又决定人的胃气是否强盛。临证所见,霾尘咳病久者,多有正气不足,兼有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不足。脾胃之气的正常与否还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故培养正气、元气,对霾尘咳的治疗及其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霾尘犯肺,极易久咳。如兼痰饮,重在护固脾胃。“治痰饮不治脾胃者,非其治也。”

 

•治霾尘久咳,可酌用理气活血之品,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气行血也行。早期应用,可助肺气得宣,气机升降正常,防止病情迁延;后期应用,可使气血流通,改善肺组织血液供应,防止霾尘咳进一步加重。

 

雾霾致病现在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入冬以来北京及华北地区连续出现重度雾霾。雾霾是由雾和霾组成的。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又称灰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部分组成。其中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多种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是致病的元凶。雾霾致病主要是通过呼吸,将PM2.5颗粒物吸入呼吸道,侵入气道上皮细胞而致病。

 

一般来说,人体对粉尘、细小颗粒物有自动通过痰液排出的作用。但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是所吸入的有害颗粒物过多情况下,就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另外,人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自噬功能极小,雾霾携带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容易致病。

 

雾霾致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呼吸系统最容易出现的是雾霾咳,一般雾霾3天后,人体会出现口鼻干燥、咽痛、干咳气短等雾霾呼吸道综合征。这组症状符合中医“咳嗽”的范畴,因此本人提出“霾尘咳”这一概念,与大家共同探讨。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六淫”皆致咳,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而六淫致咳以风邪犯肺或风夹寒、夹湿、夹燥治病为著。《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脏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呼吸道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医学三字经》谓:“肺为脏腑之华盖,呼气则虚,吸气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外感病所感受疫疠之气又称之为毒邪,所以“霾尘”应归属于疫疠之气范畴。同理引发霾尘咳病因为正气不足,外感六淫、疫疠之气所发生。肺脏自病和霾尘致病者,会迁延不愈,耗气伤阴,肺不能主气,肃降无权,金属漂流物沉淀于肺,引起肺气上逆作咳;或肺气虚不能布津而成痰,肺阴虚而虚火灼津为痰,痰浊阻滞,肺气不降。

 

辨证分型

 

风霾咳

 

主症:咽痒、干咳、鼻塞流涕、鼻咽干燥、胸闷气短,舌苔薄、脉浮。

 

治则:健脾益气、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方药:苏黄止咳汤加玉屏风散。

 

方解:苏黄止咳汤主要以麻黄、紫苏叶、地龙、蜜枇杷叶、炒紫苏子、蝉蜕、前胡、炒牛蒡子、五味子组成,笔者恩师国医大师晁恩祥先生依据《诸病源候论》:“十咳,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竞也”悟定之方,在晁恩祥先生“风咳”理论指导下,临床应用疏风解痉的治法,治疗风霾咳,疗效十分显著。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方中黄芪内外同治为君,补脾肺之气,固表止汗。白术为臣,健脾益气,使脾气旺则土能生金,肺金足则可固表实卫。二药相须为用,使气旺表实,汗不外泄,外邪难侵。

 

寒霾咳

 

主症:恶寒怕冷、干咳无痰或少痰色青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健脾益气、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加杏苏散或玉屏风散。

 

方解:三拗汤用麻黄发汗散寒,宜肺平喘,其不去根节,为发中有收,使不过于汗;用杏仁止咳化痰,为散中有涩,使不过于宣;甘草不炙,乃取其清热解毒,协同麻、杏利气祛痰。三药相配,共奏疏风散寒,止咳平喘之功。杏苏散取轻宣凉燥,辅以理肺化痰。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杏仁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咳,二者共为君药。

 

燥霾咳

 

主症:鼻咽干燥、干咳无痰、咽干咽痒,舌红干少津,脉数。

 

治则:滋阴润肺、宣肺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