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依据“六经欲解时”的概念选方治疗
咯血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症。2017年丁酉岁,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燥化在上,阳专其令,燥淫所胜,故该年肺金尤易被火燥灼伤,出现咯血之症。笔者自从跟师顾植山老师学习五运六气法理以来,每当诊疗时多喜参用运气思维,除了结合该年岁气特点,选用审平汤、苁蓉牛膝汤、麦门冬汤、正阳汤、加减葳蕤汤辈治疗肺金燥火咯血外,还遇到多例定时咯血案例,依据“六经欲解时”的概念选方治疗也获得满意效果,兹举案例如下,以飨同道。
医案1:
夜11时咯血从“少阴欲解时”论治
刘某,男,64岁,因咯血间断发作20年,加重2月余由门诊拟“左下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收入。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疗10余日,咯血始终不能控制,邀余会诊(2017年11月14日)。询诊时患者诉:每于夜11时后即感胸上燥热有喷火感,甚至燥热如狂,随之出现咯血数口,血色鲜红。咳嗽不显,口干,咯少量黄黏痰,至夜12点则稍缓,精神极度恐惧,同时觉乏力、气急、盗汗、失眠,尿血,色淡红夹血块,胃纳可,大便调,舌红苔干有裂纹微黄,脉滑数。因思咯血于晚11点发作,至晚12时则缓。符合“少阴欲解时”特点,即嘱选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消息之,处方:川连9克,炒黄芩15克,炒白芍12克,阿胶珠10克,玉竹35克,白薇10克,水牛角50克(先煎),侧柏叶15克。另嘱晚10点左右冲服鸡子黄1个,3剂。
二诊(2017年11月17日):患者诉服药1剂后即觉燥热上火感明显减退,夜能安寐,咯血显减,盗汗也缓,药服2剂后咯血及燥热感基本消失,痰少,尿血减轻,无咳嗽气喘,胃纳可,大便调,要求出院。即予原方加南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薏苡仁12克,芦根20克,冬瓜仁10克。7剂,带回巩固。
按:本案为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住院患者,初按抗感染止血及中药清肺宁络(咳血方、黛蛤散辈)等治疗出血却不易控制。因思今年是“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且终之气的客气也为“少阴君火”,而少阴属热气,热气淫胜,火气奔动,则可见“胸部燥热有喷火感,甚至燥热如狂”之症,火性炎上,则气上冲胸,火邪乘肺,则肺络受损出血矣。少阴在脏属心肾,心主火、肾主水,火为热在上、水为寒在下,心火亢旺,不能与肾水相济,当然就烦渴不能安寐矣。再询问患者咯血发作时间是夜11时~12时,恰合“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故从热淫于内,治以苦泻,佐以苦甘,盖苦能泻火之实,甘可防咸之过;所以以苦发之者,乃苦可发泻内郁之热。遵此意选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滋肾清心、润肺安神;复入玉竹、白薇滋阴清解血分邪热,水牛角清热凉血,侧柏叶清凉止血。药服2剂咯血、尿血均止,同时火燥之像也嘎然而息,夜寐得安矣。从“少阴欲解时”选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是本案治疗的抓手,顺势而为,促使心火下降,则肾水可上济,肺燥得润,则血止寐安可以预见矣。
医案2:
凌晨2点后咯血从“厥阴、少阴欲解时”论治
王某,女,53岁,2017年11月17日初诊:因咯血1天来诊,原有支气管扩张史,诉昨日凌晨2点30分咯血2次,每次1~2口,血色鲜红,后来渐渐咯暗红色血块,夹白黏痰,自服三七粉无效。自觉左胸刺痛时作,自感燥热,凌晨4时易醒难寐,大便稀溏,矢气多,舌质暗,苔薄,脉细稍滑。因思于凌晨2点30分咯血,符合“厥阴欲解时”,故以乌梅丸立法,因同时有燥热,凌晨3~4时易醒难寐,复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意。处方:乌梅50克,细辛3克,肉桂3克(后下),川连9克,炒黄柏10克,炒当归10克,党参10克,川椒4克,干姜4克,制附片4克,阿胶珠10克,炒黄芩10克,炒白芍12克,鸡子黄1个(睡前冲服)。7剂。嘱浓煎2次,去渣取汁,于晚饭后、睡前半小时各服用1次。
二诊(2017年11月24日):诉服上方1剂,当晚咯血即止,燥热也除,安寐无梦至早晨6时,大便成形,因担心再出血故把余药服完,咯血即愈。后予沙参麦冬汤合千金苇茎汤7剂继续治疗。
按:本案的着眼点是咯血发生于“凌晨2点30分”,从“六经欲解时”分析,显然属于“少阴欲解时”和“厥阴欲解时”范围。厥阴病是六经病的最后阶段,具有阴尽阳生、极而复返的特性,其主相火,不能自发,此火过旺,易于刑金,肺金戕伤,势必咯血。这时遣用乌梅丸意在抑阴助阳、可使阳气升发,俾两阴交尽、阴尽阳生之际阴阳顺利转化,则疾病顺利完成传经而向愈。同时,今年下半年是“少阴火热之气在泉”,且终气之客气也是“少阴火热之气”。该患者“感燥热,凌晨3~4时易醒难寐”,实寓心(火)肾(水)不济,阴阳失交之意。故复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既能滋肾水又能清心火,俾阴阳交通、水火既济,则肺得安宁,咯血诸症皆得解矣。另外,如果不是运气思维,也恐方中细辛、肉桂、川椒、干姜、附片等温燥刚烈之辈有动血之虞。实践证明,该方不仅未现动血之虑,反而只服一剂当晚咯血即止,运气理法如此速效,更增笔者对运气理论的信赖。
医案3:
零点后咯血从“厥阴欲解时”论治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