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施今墨治胃病的经验方
施今墨(1881-1969),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专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老在中医学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近代中医的领袖人物之一。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令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时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下面介绍施老治胃病的经验。
寒宜温:
溃疡病易见寒象,如胃脘冷痛,畏食冷物,后背自觉寒凉,遇寒则引发胃胀疼痛,治宜温药和之,用辛开温散之法。常用方剂如良附丸、姜附汤、理中汤之类。习用药品有荜茇、吴茱萸、刀豆子、附子、肉桂、蜀椒、荜澄笳、草豆蔻、干姜等。热宜清:胃中有实热,如口干,舌燥,喜冷饮,大便燥结,舌苔黄厚,甚至色黑而干,治宜寒折。常用方剂如三黄石膏汤、龙胆泻肝汤、三黄泻心汤之类。习用药品有栀子、知母、生石膏、龙胆草、黄芩、黄连等。
虚宜补:
久病多虚,食欲不振,纳食不消,全身乏力等,治宜补益。但脾胃虚弱,不宜蛮补,补之不当,易生胀满,更不思食。常用方剂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之类。习用药品有人参、黄芪、山药、莲肉、白扁豆、芡实、薏苡仁、生谷芽等。
实宜消:
食积不消,症见胃脘胀满,纳食无味,暖气,口臭等。常用方剂如保和丸、木香槟榔丸类。习用药品有枳实、枳壳、槟榔、神曲、鸡内金、厚朴、陈皮、山楂、炒麦芽等。
痛宜通:
“不通则痛”,通有通气、通血之别,亦有寒通、温通之分,胃脘痛治宜温通。施氏常用方剂是正气天香散、沉香升降汤、九气拈痛散、手拈散等。气分药品有沉香、檀香、藿香、丁香、沉香、香附、乌药、青皮、陈皮、厚朴、木香、砂仁、豆蔻等。血分药品有乳香、没药、延胡索、丹参、五灵脂、血竭、降香、三棱、莪术、三七、红花、桃仁、蒲黄、郁金等。
呕逆宜降:
胃气上逆,时见呕恶,或呃逆频频,治宜使胃气下行为顺。常用方剂如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等。习用药品有陈皮、半夏、白扁豆、生姜、苏叶、藿香、代代花、佩兰叶等。
嘈杂宜和:
寒热火杂常见胃脘嘈梨、吞酸、胀闷、烧心、暖气等,治宜寒热药并用。常用方剂如左金丸、半夏泻心汤之类。习用药品有黄芩配半夏、干姜配黄连、吴茱萸配黄连等。
津枯宜生:
脾胃弱,津液枯则毫无食欲,口干不能多饮,胃酸缺乏,治宜养阴生津。常用方剂如麦门冬汤类。习用药品以西洋参为最好,其他尚有石斛、沙参、荷叶、绿萼梅等。叶天士用乌梅配木瓜治胃阴枯涸、津液不生颇验,此两药对胃酸缺乏甚效。
典型病例
病例一:方某,男,52岁。患胃脘痛十余年,时发时止,饮食失调或遇凉或饥饿则发作,得食稍缓。平素喜热饮,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病。3日前,不慎于食,又复感寒,以致引发旧疾.脘痛不休,暖气频频,泛酸,有时食后欲呕,嘈杂不适,热敷减轻,但不能止,影响睡眠,身倦少力,大便微溏,舌苔薄自,脉沉细。胃阳久虚,寒滞阻于中宫,胃气不得和降。宜用温中、散寒、理气为治。处方:干姜炭、高良姜、白檀香、姜厚朴、制附子备5克,砂仁、炙甘草、自蔻仁各3克,代赭石(布包煎)12克,旋覆花(布包煎)6克,刀豆子12克,白术、党参各l0克,二诊:服药5剂,1周未发疼痛,食量稍加,但有时仍觉胃脘不适,大便日1次,原方加减。处方:制附片6克,茯苓块、白术各10克,党参12克,干姜炭、川厚朴、炙甘草5克,砂仁、自蔻仁各3克,代赭石(布包煎)12克,旋覆花(布包煎)6克,高良姜5克,陈皮炭6克,另丁香、檀香各1.8克,研极细粉,分2次冲服。服完5剂,诸症消失。
病例二:吴某,男,45岁。经商十余年,往来南北,饮食起居无有定时,食欲渐减,遂至不知饥饿,纵有佳肴,亦不欲食。懒言、倦怠,精神大不如前。舌苔薄白,脉缓而细。脾胃为后天之本,入受水谷之气以生,劳倦思虑,耗伤津液,以致脾胃失调,运化功能紊乱,致使胃纳呆滞,拟调气机、养胃阴、生津液为治。处方:谷芽、麦芽、鸡内金、白术、绿萼梅、宣木瓜、北沙参(米炒)各10克,金石斛12克,乌梅肉5克,炒荷叶6克,二诊:服8剂,能稍进饮食,精神较好。前方连服15剂,症状消失。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