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中医辨治

  中医将“重症肺炎”分为两大证型。一是痰热闭肺。此时机体处于正邪两争之际,治疗上应遵“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治以清热化痰、开宣肺气。二是痰热蕴毒,阴阳耗竭。多属热病后期危重之侯,由于感染消耗或久治不愈;或高龄患者;或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等,而致正气亏耗,邪毒未尽,以致阴阳耗竭、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治宜清热化痰解毒,调补阴阳。

  重症肺炎是指具有严重中毒症状或并发症的肺炎,易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低氧血症、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甚者发生ARDS、DIC或以肺部损害为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与免疫损害,属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危急重症。

  重症肺炎中医辨治

  在中医病名中,“重症肺炎”未见记载,然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理转归等,可将其归结为“热病”范畴,并可按照中医热病来辨证治疗。根据现有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大抵可将其分为下列两大证型。

  一是痰热闭肺。

  症候:发热、无汗或汗出不多、咳吐黄白黏痰、胸闷气急、甚者呼吸急促、吃力,舌红或紫红,苔黄白厚腻,脉浮滑数。

  证治:此时机体处于正邪两争之际,治疗上应遵“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治以清热化痰、开宣肺气。 

  方药:清化方(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味)

  方解:二方均出于《伤寒论》,“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外邪侵袭肌表,闭塞皮毛玄府,“肺之合,皮也”,肺气因之开阖不利,宣发肃降之职不行,津聚为痰,气闭化热,痰热内壅,燔灼娇脏,而见诸症。麻黄开达肺气,杏仁肃降下气,二药一宣一降,正合肺之生理特点,石膏、黄连清解肺热;半夏涤痰散结,瓜蒌清热化痰。麻杏石甘汤以开解肺郁,小陷胸汤清热化痰散结,共奏宣发肺气、清化痰热之功。

  二是痰热蕴毒,阴阳耗竭。 

  症候:神疲、嗜睡、低热或高热、颜面虚浮、皮下水肿、白黏痰量不多、手足逆冷,小便黄少、大便稀褐,脉沉细,舌胖、淡暗或暗红,苔少而干。

  证治:此证多属热病后期危重之侯,由于感染消耗或久治不愈;或高龄患者;或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等,而致正气亏耗,邪毒未尽,以致阴阳耗竭、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治宜清热化痰解毒,调补阴阳并用。

  方药:麻黄升麻汤

  方解: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张仲景用其治疗伤寒大下之后手足厥逆,为伤寒后期重症验方。方中麻黄以疏畅肺气膹郁;升麻以清解内陷之热毒;黄芩以清肺热,此三药是为此方之眼目,清里透外,清而不闭,透而不脱,清肺宣肺,从而使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得行,则一身气机升降出入无碍。再者阴阳俱虚,以桂枝、茯苓、白术养阳,以天冬、玉竹、当归、芍药养阴。寒热错杂,以干姜温阳散寒,以生石膏、知母清热。合方用之颇合此类病症病机特点。此方汇合补泻寒热而成,使相助而不相悖,虽用药较多,而条理清晰。临床诸如COPD、老年肺炎等肺病迁延日久者及困难脱机者,均可酌情应用。下面共享典型病案两例。

  病案举例

  病例一

  李某,男性,62岁,主因“咳喘10余年加重伴意识障碍1天”于2011年8月3日以“重症肺炎”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出现咳喘,憋气,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平素服解痉平喘化痰药维持,病情进行性加重。1天前患者来京旅游,受凉后出现嗜睡,喘咳,憋气,汗出,遂来急诊。

  查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T37.2℃,HR112次/分,律齐。血常规:WBC20.2×109/L,N78.3%。血气分析:PH 7.246,PCO283.6mmHg,PO234.6mmHg。急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I型呼吸衰竭,治疗予常规西医消炎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治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呼吸机通气。

  8月4日:患者意识欠清,呼之不应,黄痰,质黏量多,无汗,发热,Tmax39℃,自主呼吸存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机参数:FiO245%,PS16cmH2O,PEEP 8cmH2O),大便未行,小便量少,色黄质清。查体:形体肥胖,口唇紫绀,面色紫红,双眼充血,球结膜中度水肿,胸廓桶状,双肺呼吸弱,散在湿罗音。舌紫红,苔薄黄,脉弦滑。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8.0×109/L,N91%;PO261.2mmHg,PCO288.1mmHg,BE5.8mmol/L。胸片:右下肺炎。

  中医辨证:痰热闭肺。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开肺。以清化方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