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老胃病高血压易发作 推荐中医方法
北京前几天居然下雨了!
最近这乍暖还寒、时高时低的气温
老让人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
比如刚脱掉秋裤,就发现今天又要降温了
重新穿上羽绒服,却发现一整天阳光普照
这"前春暖,后春寒"的善变天气
就是通常咱们所说的"倒春寒"
说起倒春寒
大家可要提高警惕了
很有可能你就是倒春寒里
最容易受伤的那类人
1
高血压患者
警惕中风、心梗偷袭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春暖花开,原本应是一个较为“安全”的季节,但是“倒春寒”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一现状。这种气候特点会对血液流动和血管收缩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血压波动大,甚至引发中风和心梗的危险。
心脑血管专家提醒,“倒春寒”一来,平时血压趋于平稳的患者,此时血压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而,“倒春寒”更是要注意保暖,预防中风心梗偷袭。(小编支招:高血压耳穴按摩 ↓↓)
“耳背沟”
耳背沟,又名降压沟,(高血压患者的随身小药箱)位于耳廓背部上面的凹陷处,用手可以明显触及两条凹沟。
取穴位于对耳轮上脚及下脚的对应耳廓背面,Y字形凹沟。
每日按摩或对“耳背沟”进行贴压,可以有效预防血压波动。
2
胃病患者
老胃病易发作
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
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起居规律,切记不要熬夜,也不要思虑过度。
推荐一款养胃粥,不妨大家试试。
【南瓜小米粥】
食材:
小米、南瓜。
做法:
· 小米提前一个晚上用清水泡上;
· 南瓜去皮后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丁;
· 清水放入砂锅中烧开后,放入小米和南瓜丁,
大火煮开后改小火慢慢熬一个小时;
· 关火后再稍焖一会儿,喝的时候放上几颗枸
杞,口味偏甜可以再加少许糖。
功效:
可补中益气,和胃安神。
3
儿 童
春季感冒、哮喘发威
由于其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儿童对“倒春寒”难以适应。儿童气道高度敏感,冷空气来袭,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增添衣服;发病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家中有感冒的病人,要注意隔离。
如果孩子是一般感冒,无发烧情况,精神状况还好,在家多喝水、多休息、注意护理就行。若感冒持续三天或出现高烧,应及时就诊。
预防感冒代茶饮
虽无感冒症状,但经常接触流感易发人群,如在公园学校等,服用本方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板蓝根20-30g、蒲公英20-30g,煮水代茶饮,连续服用5-7天。
4
“时髦”女性
小心关节炎
早春时节,一些爱美的年轻姑娘早早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子。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天气忽冷忽热,身体的适应力难以跟上,所以一定不要骤减衣物,外出应多着衣,特别要注重头部和足部的保暖,女性朋友不要为了美丽而过早换上裙装。气温低时,外出最好还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
5
老年人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由于老年人热平衡能力较差,抗病能力下降,且循环系统功能减弱,所以最易受到“倒春寒”危害。
春季气候多变,突然受到寒冷的刺激,温度骤变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突然收缩,血压控制不好,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超负荷运转等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等,也使心衰等原有心脏病加重。
所以,老年人在“倒春寒”季节必须学会“春捂”,防寒保暖是避免血管受冷刺激痉挛第一要务。过往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病人更要提高警惕,日常避免过度激动,保证充足睡眠。
另外,老年人要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建议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平时规律服药,一旦有突发情况,如胸闷疼痛、头昏等要及时就医。
虽然已过春分
但是气候仍然不稳定
每次冷空气过后
应再“捂”两天
让身体适应一下
不要立刻减衣哟~
上一篇: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温法医案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食疗介绍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