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献春教授一贯煎列举5则具体病案例证
对于具有肝肾阴虚证,兼有情绪激动等肝郁的症状者,青献春教授灵活运用一贯煎,疗效显著,并列举5则具体病案例证,对临床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人物简介
青献春,教授,主任医师,业医家庭出身,13岁随父学习中医,先后师从山西省名老中医梁剑秋、邢子亨、蒋天佑临床学习,行医40余载,擅长内、妇、儿各科的疑难杂症治疗,尤其对治疗消化道疾病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灵活运用一贯煎加味调治各种疾病,疗效颇著。
“一贯煎”方,出自《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心胃痛》[1]中,为清代魏之琇(别名柳州)所创制。后为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所推祟,遂辑入《柳州医话》。魏之琇云:“余自创一方,名一贯煎。……可统治胁痛、吞酸、疝瘕,一切肝病。”
一贯,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汉书·王莽传》云:“而公包其始终,一以贯之,可以备矣。”宋·叶适《宜兴县修学记》谓:“上该千世,旁括百家,异流殊方,如出一贯。”尽言万事万物,都贯穿在一个道理中。
魏之琇此方,治病求本,着眼于肝,用滋水涵木、清金制木、培土抑木三法,全力围绕肝木,统治一切肝病,谓一理贯穿始终,合“吾道一以贯之”之说,故以“一贯”而名之。
一贯煎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气郁滞之证[2],张山雷评之为:柳州此方,虽从固本丸、集灵膏二方脱化而来,独加一味川楝子,以调肝木之横逆,能顺其调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无上之良药[3]。该方临床运用的核心是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着眼于证,即“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4]。”一贯煎全方以补、清、疏并用,寓疏于补,使得补而不腻,疏而不散,是为肝肾阴虚,肝气郁滞之良方。全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照顾到“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诚为滋阴疏肝之良方,针对肝肾阴伤、津枯液涸、血燥气滞变生的诸证均可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加减,常能收效。
现将青教授运用一贯煎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慢性胃炎
张某某,男,45岁。2012年12月9日来诊。胃胀,嗳气,胃脘嘈杂3年,前两日因喝酒、吃辣椒后症状加重,痛引胸胁,口干,嘴唇有溃疡,大便干,舌质红、少苔,脉细。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为肝胃阴虚之证,治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用一贯煎合益胃汤加减:沙参9 g,麦冬9 g,当归9 g,生地黄30 g,枸杞子15 g,川楝子6 g,玉竹6 g,木香9 g(后下),藿香12 g,紫苏梗12 g,莲子12 g,炒扁豆12 g,炒山药12 g,炒薏苡仁12 g。服用7剂后胃部症状减轻,口腔溃疡消失,原方加炒白术12 g、厚朴9 g、陈皮9 g、炙甘草12 g。服14剂基本痊愈。
按: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与饮食所伤,七情失和有关[5],此患者为胃病日久伤阴,脾运失司,酒及辛辣食物为湿热之邪,湿热熏蒸肝胆,导致肝郁而化火,肝火灼阴,导致肝阴受损,肝火更加偏亢,以致肝木乘脾,脾胃之阴受损更甚,故用一贯煎滋阴疏肝的同时用益胃汤滋养胃阴以治病求本。
酒精性肝炎
陈某某,男,40岁。2012年10月21日来诊。右胁隐痛4月余,伴乏力,纳差,口苦,口干,手足心晚上发热,患慢性肝炎2年余,平素喜饮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辨证为肝阴不足。治以养阴柔肝,清利湿热。方用一贯煎合龙胆泻肝汤加减:生地黄30 g,沙参9 g,当归9 g,枸杞15 g,麦冬9 g,川楝子6 g,龙胆草6 g,炒黄芩9 g,焦栀子9 g,泽泻12 g,木通6 g,柴胡6 g,车前子9 g,甘草24 g。并嘱患者禁酒,服用5剂后,右胁隐痛消失,口干口苦减轻,继服4剂手足心发热减轻,继服20剂,诸症悉除。
按:肝炎病位在肝,以肝经气郁为主要病机[6],此患者有长期饮酒史。《灵枢·论勇》[3]载:“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气剽悍而有大毒。入则胃胀气逆,上逆于胸,内熏于肝胆,故令肝浮胆横。”长期饮酒致使肝经湿热,湿热熏蒸肝胆,致使肝郁化火,肝火灼阴,肝阴暗耗,从而使疾病虚实错杂,肝阴虚为病之本,肝经湿热为病之标,故用一贯煎合龙胆泻肝汤以标本同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
朱某某,女,49岁。2012年12月16日来诊。烦躁,易怒,寐差,目眩,手心热,腰酸。肾功能化验:(-);月经量少,鲜红,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脉数。辨证为肝肾阴虚。治以养肝明目,滋养肾阴。方用一贯煎合杞菊地黄丸加减:生地黄30 g,沙参9 g,当归9 g,枸杞15 g,麦冬9 g,川楝子6 g,菊花9 g,熟地黄24 g,山茱萸12 g,炒山药12 g,牡丹皮9 g,泽泻9 g,茯苓9 g,炒白芍9 g,柴胡3 g,炒白术12 g,炙甘草12 g,服用4剂,烦躁减轻,情绪稳定,继服20剂,腰困消失,情绪如常人。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食疗介绍
下一篇:老人胃胀 喝粥养胃有滋有味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