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止咳利咽方药组成
组成:川贝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上药浸泡半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30分钟,取两次汁,混匀,分2~3次早晚温服。
功用:止咳化痰,利咽润喉。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疾病引起的咳嗽,无痰或多痰,咽干,咽痛,声嘶等。
方解:贝母清痰止咳而利心肺,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杏仁润肺燥止嗽平喘之剂。甘草和诸药止咳祛痰而健脾。《圣济总录》贝母丸为贝母、杏仁、甘草三味为末炼蜜为丸。为治肺热多痰,咽喉干燥名方;而桔梗,甘草为《伤寒论》中桔梗汤,治少阴病咽痛因药简效佳至今延用。且桔梗,杏仁,一宣一降,调节肺气升降。本方以川贝为君,杏仁为臣,桔梗、甘草为佐使,共奏止咳化痰,利咽润喉之效,四药组合,药简力专,疗效显著。
临床应用
可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无痰有痰或多痰。咽干、咽痛、声嘶,既可原方应用,亦可根据临床病证的不同加减化裁。风热表证引起的咳嗽可酌加银翘或桑菊;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可酌加麻桂或荆防;肺热重可加入黄芩、鱼腥草;肺痈脓痰者可酌加苇茎、冬瓜子仁;脾虚湿盛者可酌加白术、茯苓;肺燥咳嗽可酌加沙参、麦冬;肺寒咳嗽可去贝母加细辛、干姜。咽干咽痛而声嘶者可酌加玉蝴蝶,胖大海;阴虚火旺而咳嗽者可酌加知母、玄参;久咳久嗽者可酌配五味子、栗壳以增强疗效。
该方因熬煎成汤后的气味味道微甘而不苦,也无其他难闻的气味(本人曾多次亲自品尝体验),所以特别适合于小儿患者以及畏忌中药气味的患者。
注意事项
1.成人以每味药10克为基础,根据体质,年龄及病情的不同而决定药量的多少。重者可用至15克,轻者1~2克。其中杏仁因有小毒,根据《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两书中杏仁的常用量为40枚(粒),而今以40枚炒杏仁称量约为15~16克,而我们平常人用量10克左右是安全的。小儿根据年龄及体质病情减量使用,从未发现有何不良反应。2.杏仁一定要使用经过炮制(去皮、尖、炒)的,不可使用生杏仁,以免发生毒副作用。3.川贝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4.甘草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芝花同用,(属中药配伍十八反范畴)。另外,甘草味甘,能助湿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而胸肋胀满及呕吐者,应慎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根据现代研究,甘草有滞钠排钾作用,故,心、肾功能差而水肿者应慎用。
典型病例
李某,男,10岁。诉因感冒引起咳嗽一周,经输液抗菌消炎抗病毒治疗一周仍未好转。现自觉咳嗽频繁,咽部干燥、疼痛、少痰,有时夜半咳醒,伴有胸闷。查全身无寒热,舌边尖稍红,苔薄黄稍腻,脉滑数。诊断为风热袭肺,邪客肺之门户气管与咽喉。予以本方川贝8克,杏仁8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蝉衣6克,麦冬6克,3剂而愈。
上一篇:知乎哮喘患者的经历分享
下一篇:支气管喘息案 泄泻案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