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树和“异病同治”理论 治胃痛失眠案例
•潘树和认为,肝气郁滞为诸多内伤病发病之先导,脾胃虚弱为诸多内伤病发病之本源,肝郁脾虚证为内伤疾病临床常见证候,故疏肝健脾法临床可广泛应用。
•在不同的疾病中,也可伴有肝郁化火、胆热痰扰、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脾肾阳虚、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证型。治疗时以疏肝健脾为基本治法,常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针对不同的兼证,配以清热、化痰、利湿、温阳、化瘀等法。
潘树和,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证时擅长灵活运用经方化裁,对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理疾病等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特的诊疗方法。
潘树和基于“异病同治”理论,认为胃痛、眩晕、泄泻、郁证、不寐、月经不调等内伤疾病多有肝郁脾虚的主证,或肝郁化火、或伴肾虚、或食滞、或夹瘀、或湿盛、或挟痰。潘树和临证时抓住主证,运用疏肝健脾法,以四君子汤合四逆散随症加减,通过精妙处方,多能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跟师随诊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其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多种内伤病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肝气郁滞为诸多内伤病发病之先导
李杲在《脾胃论》中曾说,内伤病“皆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逸饮食不节继之,元气乃伤”。李氏认为内因致病、脾胃受伤是内伤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而情志活动在内因致病中为先导因素。潘树和临证中重视气机的调畅,强调肝气要疏而不郁、畅而不散,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正常协调,进而可以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若肝疏泄失常, 就会出现气机阻滞或气的升降出入异常,并进一步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变生各种疾病。
脾胃虚弱为诸多内伤病发病之本源
《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脾为“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五脏别论》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源也。”所以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旺,气血旺盛,气化正常,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得所养;脾胃受损,气血匮乏,气化不利,则血脉、经络枯涸,脏腑组织受其害,脾胃失常,贻害四旁。
潘树和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增快,心理压力增加,以及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所致的各种脾胃病、代谢综合征、疲劳综合征及亚健康状态等,均为脾胃阴阳升降失常,气机紊乱、气血不和而内伤脏腑经络所致。因而,脾胃受伤,则百病丛生。
湿热痰瘀为诸多内伤病发病之关键
脾胃处于中焦,主运化水谷精微。食物的受纳和运化,精微物质的泌别和输布、食物糟粕的转运和排除等,主要依赖于脾主升清和胃主降浊的协调作用。而肝主疏泄有助于脾升胃降的协调。肝气和顺,气枢常运,则脾升胃降调和。如果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不足,气机的疏通和发散不力,气机失常,临床则会出现气虚、气滞、气逆、气陷等病理状态。气可行水摄津,水液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三焦水道不利,则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或聚而为痰,或停蓄于局部等。血的流动赖于气的推动,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血瘀不除,还会出现痰瘀、湿瘀、痰湿瘀阻等。
因此,肝失疏泄,气行不畅则为郁滞,甚则郁久化热;肝气郁滞,气机不利,则肺失肃降,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三焦壅塞,水湿内停,聚而为痰;血由气行,气不行则血滞为瘀,气血津液代谢障碍,痰、瘀由此而成。故临床常见肝郁化火、或伴肾虚、或食滞、或夹瘀、或湿盛、或挟痰等兼夹病症,而这正是内伤疾病发病及缠绵难愈的关键。
治则治法
潘树和认为,肝郁脾虚证为内伤病临床常见证候,故疏肝健脾法临床应用广泛。疏肝善治气病,使肝气郁滞病理解除,不向肝火、肝风、血瘀发展,从而既治“已病”,亦治未病。补益脾胃可以保护和巩固元气,元气充沛,则邪不可干。肝属木,脾属土,如果肝气抑郁不舒,必然导致肝木克犯脾土。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可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进而全身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
下一篇:胃痛脘胀反酸案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