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预防措施 胃食管反流的治疗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数年前以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在国内一直被误诊为哮喘,经常咳得死去活来,几乎无法呼吸和入睡,先后5次入院抢救,医生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后终于自己悟出其致病元凶就是胃食管反流病,在国外成功接受了手术治疗。汪忠镐院士被治愈后,本着要拯救和他一样长期被误诊为哮喘的患者,于2006年4月在火箭军总医院创建了我国首家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心,10年来经过他多次现身说法,使胃食管反流病逐渐被国人所重视。

10年来,该中心接诊的千余名患者中,除了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以外,2/3以上还伴有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这些患者长期都当成单纯的哮喘来治,结果越治越糟。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才十几岁,最大的80多岁。在经过正确诊断和科学治疗后,长期被忽视的“胃食管反流病”好了,哮喘也明显缓解甚至消失,解除了几年甚至几十年被误诊的病痛之苦。

一项全国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其中至少有1500万以上的患者同时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约10%左右的患者实际上只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哮喘,这部分患者通过抗反流治疗后,其哮喘样症状可以消除。

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吴继敏

[典型病例]

病例一:山东74岁的王大妈,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多次住院治疗,都被诊断为“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明显好转,咳嗽、咳痰越来越厉害,还出现了腹胀、反酸等症状,且晚间睡觉不能平卧,夜间经常被憋醒。后来经过详细检查,被明确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经过综合治疗后,王大妈咳嗽、咳痰症状消失,反酸、腹胀症状完全消除。

病例二:天津45岁的王女士,多年来感觉咽部不适,咽喉部发紧,总觉得有东西在来回移动,难受异常。王女士先后辗转多地,从耳鼻喉、扁桃体、肺部、心脏等多个部位一一进行了详细检查,都没有找到真正病因。几经辗转,在一次会诊中,一位消化科医生建议她做胃镜,竟然发现她有较为严重的食管炎,随后通过详细的消化道动力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接受手术后,王女士的症状明显好转,恢复正常生活。

六大措施预防“反流病” 

    1、不要长期服用药物。长期服用抗生素、硝酸甘油等,易对胃食管黏膜产生损害。

    2、不要饮食过饱。饮食过饱引起胃内压力增加,胃气上递,可导致反流。

    3、不要抽烟、饮酒。抽烟会引起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饮酒会使食管蠕动,导致食管清除酸性物质的能力下降。

    4、不要吃过多高脂肪饮食,因为肥胖会使腹部压力增加,更容易把胃内容物“挤”回到食管中,另外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

    5、饭后不要立即躺下。睡觉时可把床头稍微垫高,使人躺下时身体稍微形成一个角度,防止胃内食物回流。

    6、保持情绪稳定。人在恐惧与焦虑的情况下胃酸分泌减少,而愤怒时增加,抑郁、绝望时胃酸分泌率减低,影响消化功能。

许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往往承受着不必要的痛苦。例如,有些人把胃食管反流当作常见的胃病,自行买胃药服用。殊不知目前大多数非处方胃药都只能暂时缓解烧心、泛酸等症状,却不能完全解除胃食管反流的发病原因。在失眠专科门诊,也经常可见一些因胃食管反流病烧心、泛酸、胸痛甚至咳嗽等症状而引发失眠的患者。而失眠又会反过来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而加剧胃食管反流病,如此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除了睡眠,胃食管反流还会影响患者的饮食。由于许多食物会引发胃反酸、烧心,所以有2/3的患者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影响了他们的饮食习惯,缩窄了他们选择食物的范围。

胃食管反流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诸如食管狭窄、食管炎(黏膜糜烂)等其他并发疾病,并可能引起食管腺癌的发生。一些评估甚至显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有50%-65%存在糜烂性食管炎。


长沙市天心区55岁的李阿姨这两年一直被咳嗽困扰着,总是感觉咽喉不适,咽痒,咽部有痰,咳嗽,咳少许白痰。她从社区医院看到省级三甲医院,先后看了呼吸科、耳鼻喉科、消化科,最后才知道是胃惹的祸,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

咳嗽与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