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验方 治咳、痰、喘20余年
哈某,男,68岁,于2012年10月19日初诊。
主诉:慢性咳、痰、喘20余年,加重伴胸闷、气短1周。患者咳嗽、咯白痰20余年,以清晨起床后为主,多发于冬春季节,严重时一年四季均有症状。1周前,患者晨练受凉后,咳嗽加重、咯大量白痰,伴胸闷、气短,无发热,呼吸欠畅,舌质白腻,脉滑。
在当地查血常规,白细胞:8.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稍高于正常。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结合患者既往有吸烟史40年,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给予吸氧、抗炎、化痰止咳对症治疗1周后稍好转,但患者仍晨起咳嗽、咯白粘痰,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遂寻求中医治疗。就诊时,症状同前,舌苔白腻,脉浮滑。
处方: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川贝母(打)15克,杏仁10克,桑白皮30克,冰糖10克,炙麻黄5克,白芥子10克。
水煎时加生姜3片,每日1剂,分早晚服,连服7剂。
2012年10月26日二诊: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服7服,症状基本缓解。后又以上方巩固10剂而愈。
按: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早期症状轻微,冬季多发。我国50岁以上气管炎患病率高达13%,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河北中医学院张士舜主任医师,是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用二陈汤加味治疗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燥湿化痰,止咳平喘。主治:长期咳嗽、咯白痰,胸膈痞闷,不欲饮食,脘腹胀满,纳差,因伤宿食,呕逆不食,或吐后肢体困倦,头晕心悸,舌苔白滑,脉浮滑。
中医理论认为:痰者,水湿之滞而不行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停湿生痰,湿痰犯肺,遂令咳嗽,故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湿浊内盛,最易阻碍清阳,胃气失和,因此每见头眩心悸,呕逆不食。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能降逆和胃;陈皮理气燥湿祛痰,燥湿助半夏化痰,理气可使气顺则痰消;茯苓降气渗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煎加生姜,以其降逆化饮,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和胃止呕。
张士舜主张久病必有瘀,故用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有血瘀必有气滞,故用青皮理气。川贝母、杏仁、桑白皮止咳平喘;五味子收敛肺气,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并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冰糖味甘、性平,入肺、脾经,有生津润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之功效。炙甘草调和诸药,兼润肺补脾和中,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临证时,对风痰,可加胆南星、竹沥;热痰,可加黄芩、胆南星;寒痰,可加干姜、细辛;食痰,可加莱菔子、神曲;气痰可加枳实、厚朴;黄痰可重用鱼腥草;无痰加麦冬、天冬;喘较剧烈(肺功能不佳),加蛤蚧、灵芝、黄芪补气,亦可酌情加炙麻黄平喘,但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上一篇:“王八”治肺痨之疾
下一篇:治疗肺心病患者显效中药方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