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痰湿证形成机制及证治规律探微
肥胖是一种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 更是高血压、 高 脂血症、 脂肪肝、 糖尿病、 冠心病和癌症等形成的重要 危险因素。中医古籍虽无“肥胖” 之名, 但有类似论 述, 观其病症, 当属 “肥人 ” “脂人 ” “膏人 ” “肥满” 等范 畴。经梳理文献, 结合时人生活及饮食特点, 笔者认 为 , “多食” 是肥胖痰湿证发生的主要病因, 而“多痰” 和 “少气” 是其重要病机 , “多食→多痰→少气→痰多” 是其病理演变过程, 其中“由痰入虚” 是其病理关键。 治当应结合病证产生成因及病理, 以 “泻实补虚、 调整 阴阳” 为基本治疗原则。
1 肥胖痰湿证形成的病因病机
1. 1 “多食” 是形成肥胖痰湿证的主要病因 研究证实, 若饮食不节, 过食膏粱厚味, 或喜嗜醇 酒, 或暴饮暴食, 脾运不及, 则水谷精微和津液内停, 反 成痰湿之源, 纳食愈多, 痰湿愈甚, 脂浊瘀积, 或滞留于 周身皮肤之间、 或蓄积于腹膜之中、 或藏匿于脏腑之 内, 如此则肥胖诸症丛生 [1 ] 。《素问·奇病论》 云 : “此 肥美之所发, 其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 ” 《傅青主女 科》 又云 : “妇人体质肥盛, 姿食厚味, 痰湿内生 。 ” 《临 证指南医案》 则明确指出 : “湿从内生, 必其人膏粱酒 醴过度, 或嗜饮茶汤太多, 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 其人色白而肥, 肌肉柔软” 。虽然肥胖成因有先天因 素、 年老久病、 饮食不节、 缺乏运动及情志失调等, 但最 主要的还是饮食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是造就肥胖的元 凶 [2 -3 ] 。而 “多食” 表现方式主要包括过食和嗜食, 前 者主要是总量摄入过大, 若长期饮食过量甚或暴饮暴 食, 则不断加重脾胃负担, 以至于超出了其运化能力, 从而引起饮食物转输失调; 后者主要是饮食结构失衡, 即或喜食、 偏食肥甘厚味, 尤其是富含高脂肪、 高蛋白、 高糖、 高热量的饮食, 虽然总量不多, 但饮食结构失衡 超出人体所需, 从而引起饮食物代谢紊乱。无论是前 者还是后者, 最终导致痰湿内生, 化为脂浊积于体内, 久而久之则发为肥胖 [4 -5 ] 。因此 , “多食” 是肥胖痰湿 证形成的主要病因。
1. 2 “多痰” 是发生肥胖痰湿的重要病机 中医学认 为, 痰湿与肥胖的发病密切相关, 是肥胖形成的病理基 础 [6 ] 。《丹溪治法心要》 首次提出“肥白人多痰湿” 的 观点。后世医家多有阐释, 如《医学实在易》 载有“大 抵素禀之盛, 从无所苦, 惟是痰湿颇多 。 ” 《王氏医存》 载有 “肥人酗酒之湿热, 久作痰涎, 淫泆一身 。 ” 《张聿 青医案》 载有 “第体丰者多湿多痰 。 ” 《医门法律》 亦载 “肥人湿多” 。及至当代, 由于全球性气候和现代人群 饮食结构的改变, 痰湿肥胖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病 理现象。现代临床研究证实 , “痰湿” 在肥胖及相关疾 病的分型和辨证中是极其重要的证型和证素。如对肥 胖进行研究发现痰湿所占比重较大 [7 -9 ] ; 此外, 从与肥 胖相关的肥胖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证候分析 来看, 也支持痰湿证居多这一结论 [10 -11 ] 。 1. 3 “少气” 是导致肥胖痰湿证痰湿壅盛的病理转折 肥胖早期多因伤食而蓄化痰湿, 痰湿壅盛, 困阻脾 胃, 必致脾气不足, 脾不升清, 水谷津液不化, 痰湿滋生 不断, 脾气更虚, 如此循环往复, 痰湿化为膏脂更甚, 肥 胖也日趋加重。医家对此论述极多 , 《金匮要略·血 痹虚劳病篇》 载“夫尊荣人, 骨弱肌肤盛” 。《景岳全 书》 载 “何以反为气虚? 盖人之形体, 骨为君也, 肥人 者柔盛于刚, 阴盛于阳也, 且肉与血成, 总皆阴类, 故肥 人多有气虚。 ” 又载“肥人多湿多滞, 故气道多有不 利 。 ” 《本草备要》 云 : “肥人多痰而经阻, 气不运也。 ” 又 云 : “肥人形盛而气虚 ” 。《脉因证治》 亦云 : “肥人沉困 怠惰是气虚 。 ” 《杂病源流犀烛》 则明确提出肥盛之人 “实为肥盛气衰” 。可见, 对于肥胖患者而言, 因膏脂 内聚, 转输失调, 化失其正, 郁结体内, 终致“形盛气 衰” 而出现气虚的病理改变。
总体而言, 肥胖多属标实本虚之证, 肥胖早期多为 邪实, 标实以湿、 水、 痰、 食为主; 后期则归于本虚, 本虚 则以脾虚为主, 虚证日久, 又会加重痰湿之证。故常有 因实致虚、 因虚致实, 虚实夹杂的病机变化。
2 肥胖痰湿证的治法方药
《素问·至真要大论》 云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 《平治会粹》 亦云 : “治湿不理脾, 非其治也” 。这是历 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也是对肥人 用药的理论依据。因此, 肥胖的治疗当从阳明太阴入 手, 调和脾胃, 泻实补虚, 调整阴阳, 并视具体情况而采 用祛痰、 化湿、 利水、 消导和健脾等法。
《太平圣惠方》 中记载了以利湿化痰之天星散、 竹 沥饮子等方药治疗肥人中风 。《丹溪心法》 亦载 “若是 肥盛妇人, 禀受甚厚, 恣于酒食, 经水不调, 不能成胎, 胃之躯脂满溢, 闭塞子宫, 宜行湿燥痰, 用导痰汤之 类 。 ” 《妇人秘科》 也提出: 肥胖者多有痰湿内盛, 从而 妨碍血的正常运行, 导致月经不调及不孕证, 故而主张 选用二陈汤加芎归汤、 苍术导痰丸等为主治疗肥胖妇 人不孕 。《石室秘录》 针对痰湿内盛型肥胖采用了补 泻兼施治法, 具体方法为“方用人参三两, 白术五两, 茯苓二两, 薏仁五两, 芡实五两, 熟地八两, 山茱萸四 两, 北五味一两, 杜仲三两, 肉桂二两, 砂仁五钱, 益智 仁一两, 白芥子三两, 橘红一两, 各为末, 蜜为丸。每日 白滚水送下五钱。 ” 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也有报道, 郑 英华 [12 ] 运用三子养亲汤加味, 通过顺气降逆、 健脾消 痰, 借以达到减肥目的。赵东英等 [13 ] 以健脾化痰利湿 为治疗原则, 选用陈皮、 半夏、 茯苓、 苍术、 白术、 枳壳、 荷叶、 山楂、 泽泻、 大黄、 薏苡仁和草决明等药物, 取得 了疗效满意。实验研究表明加味温胆汤能有效对抗高 脂饲料所致的营养性肥胖的发生 [14 ] 。此外, 还要做到 “饮食有节” , 切忌饥饱失常、 暴饮暴食; 应节制饮食, 注意饮食规律, 少食多餐, 勿贪肥甘厚味之品。以求脾 胃和调, 防止痰湿内生。
3 小结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节奏急剧加快, 人们 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暴饮暴食, 饮酒吸 烟, 进食膏粱厚味, 导致脾运不及, 痰湿内生, 膏脂壅盛 发为肥胖的人群不在少数 [15 ] ; 若不予节制, 久而久之, 必然会导致 “形盛气衰” 而出现脾气亏虚证, 如此则又 加重痰湿之证, 胶着往复, 形成恶性循环, 从而诱发其 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临证时, 应抓住疾病本质, 既要 祛化痰湿, 又要固护脾气, 做到泻实补虚, 调和阴阳。 同时还要结合饮食调节与适当运动, 并积极治疗基础 疾病, 以此减少肥胖及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喻松仁 舒晴 王萍 简晖
1 肥胖痰湿证形成的病因病机
1. 1 “多食” 是形成肥胖痰湿证的主要病因 研究证实, 若饮食不节, 过食膏粱厚味, 或喜嗜醇 酒, 或暴饮暴食, 脾运不及, 则水谷精微和津液内停, 反 成痰湿之源, 纳食愈多, 痰湿愈甚, 脂浊瘀积, 或滞留于 周身皮肤之间、 或蓄积于腹膜之中、 或藏匿于脏腑之 内, 如此则肥胖诸症丛生 [1 ] 。《素问·奇病论》 云 : “此 肥美之所发, 其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 ” 《傅青主女 科》 又云 : “妇人体质肥盛, 姿食厚味, 痰湿内生 。 ” 《临 证指南医案》 则明确指出 : “湿从内生, 必其人膏粱酒 醴过度, 或嗜饮茶汤太多, 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 其人色白而肥, 肌肉柔软” 。虽然肥胖成因有先天因 素、 年老久病、 饮食不节、 缺乏运动及情志失调等, 但最 主要的还是饮食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是造就肥胖的元 凶 [2 -3 ] 。而 “多食” 表现方式主要包括过食和嗜食, 前 者主要是总量摄入过大, 若长期饮食过量甚或暴饮暴 食, 则不断加重脾胃负担, 以至于超出了其运化能力, 从而引起饮食物转输失调; 后者主要是饮食结构失衡, 即或喜食、 偏食肥甘厚味, 尤其是富含高脂肪、 高蛋白、 高糖、 高热量的饮食, 虽然总量不多, 但饮食结构失衡 超出人体所需, 从而引起饮食物代谢紊乱。无论是前 者还是后者, 最终导致痰湿内生, 化为脂浊积于体内, 久而久之则发为肥胖 [4 -5 ] 。因此 , “多食” 是肥胖痰湿 证形成的主要病因。
1. 2 “多痰” 是发生肥胖痰湿的重要病机 中医学认 为, 痰湿与肥胖的发病密切相关, 是肥胖形成的病理基 础 [6 ] 。《丹溪治法心要》 首次提出“肥白人多痰湿” 的 观点。后世医家多有阐释, 如《医学实在易》 载有“大 抵素禀之盛, 从无所苦, 惟是痰湿颇多 。 ” 《王氏医存》 载有 “肥人酗酒之湿热, 久作痰涎, 淫泆一身 。 ” 《张聿 青医案》 载有 “第体丰者多湿多痰 。 ” 《医门法律》 亦载 “肥人湿多” 。及至当代, 由于全球性气候和现代人群 饮食结构的改变, 痰湿肥胖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病 理现象。现代临床研究证实 , “痰湿” 在肥胖及相关疾 病的分型和辨证中是极其重要的证型和证素。如对肥 胖进行研究发现痰湿所占比重较大 [7 -9 ] ; 此外, 从与肥 胖相关的肥胖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证候分析 来看, 也支持痰湿证居多这一结论 [10 -11 ] 。 1. 3 “少气” 是导致肥胖痰湿证痰湿壅盛的病理转折 肥胖早期多因伤食而蓄化痰湿, 痰湿壅盛, 困阻脾 胃, 必致脾气不足, 脾不升清, 水谷津液不化, 痰湿滋生 不断, 脾气更虚, 如此循环往复, 痰湿化为膏脂更甚, 肥 胖也日趋加重。医家对此论述极多 , 《金匮要略·血 痹虚劳病篇》 载“夫尊荣人, 骨弱肌肤盛” 。《景岳全 书》 载 “何以反为气虚? 盖人之形体, 骨为君也, 肥人 者柔盛于刚, 阴盛于阳也, 且肉与血成, 总皆阴类, 故肥 人多有气虚。 ” 又载“肥人多湿多滞, 故气道多有不 利 。 ” 《本草备要》 云 : “肥人多痰而经阻, 气不运也。 ” 又 云 : “肥人形盛而气虚 ” 。《脉因证治》 亦云 : “肥人沉困 怠惰是气虚 。 ” 《杂病源流犀烛》 则明确提出肥盛之人 “实为肥盛气衰” 。可见, 对于肥胖患者而言, 因膏脂 内聚, 转输失调, 化失其正, 郁结体内, 终致“形盛气 衰” 而出现气虚的病理改变。
总体而言, 肥胖多属标实本虚之证, 肥胖早期多为 邪实, 标实以湿、 水、 痰、 食为主; 后期则归于本虚, 本虚 则以脾虚为主, 虚证日久, 又会加重痰湿之证。故常有 因实致虚、 因虚致实, 虚实夹杂的病机变化。
2 肥胖痰湿证的治法方药
《素问·至真要大论》 云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 《平治会粹》 亦云 : “治湿不理脾, 非其治也” 。这是历 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也是对肥人 用药的理论依据。因此, 肥胖的治疗当从阳明太阴入 手, 调和脾胃, 泻实补虚, 调整阴阳, 并视具体情况而采 用祛痰、 化湿、 利水、 消导和健脾等法。
《太平圣惠方》 中记载了以利湿化痰之天星散、 竹 沥饮子等方药治疗肥人中风 。《丹溪心法》 亦载 “若是 肥盛妇人, 禀受甚厚, 恣于酒食, 经水不调, 不能成胎, 胃之躯脂满溢, 闭塞子宫, 宜行湿燥痰, 用导痰汤之 类 。 ” 《妇人秘科》 也提出: 肥胖者多有痰湿内盛, 从而 妨碍血的正常运行, 导致月经不调及不孕证, 故而主张 选用二陈汤加芎归汤、 苍术导痰丸等为主治疗肥胖妇 人不孕 。《石室秘录》 针对痰湿内盛型肥胖采用了补 泻兼施治法, 具体方法为“方用人参三两, 白术五两, 茯苓二两, 薏仁五两, 芡实五两, 熟地八两, 山茱萸四 两, 北五味一两, 杜仲三两, 肉桂二两, 砂仁五钱, 益智 仁一两, 白芥子三两, 橘红一两, 各为末, 蜜为丸。每日 白滚水送下五钱。 ” 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也有报道, 郑 英华 [12 ] 运用三子养亲汤加味, 通过顺气降逆、 健脾消 痰, 借以达到减肥目的。赵东英等 [13 ] 以健脾化痰利湿 为治疗原则, 选用陈皮、 半夏、 茯苓、 苍术、 白术、 枳壳、 荷叶、 山楂、 泽泻、 大黄、 薏苡仁和草决明等药物, 取得 了疗效满意。实验研究表明加味温胆汤能有效对抗高 脂饲料所致的营养性肥胖的发生 [14 ] 。此外, 还要做到 “饮食有节” , 切忌饥饱失常、 暴饮暴食; 应节制饮食, 注意饮食规律, 少食多餐, 勿贪肥甘厚味之品。以求脾 胃和调, 防止痰湿内生。
3 小结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节奏急剧加快, 人们 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暴饮暴食, 饮酒吸 烟, 进食膏粱厚味, 导致脾运不及, 痰湿内生, 膏脂壅盛 发为肥胖的人群不在少数 [15 ] ; 若不予节制, 久而久之, 必然会导致 “形盛气衰” 而出现脾气亏虚证, 如此则又 加重痰湿之证, 胶着往复, 形成恶性循环, 从而诱发其 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临证时, 应抓住疾病本质, 既要 祛化痰湿, 又要固护脾气, 做到泻实补虚, 调和阴阳。 同时还要结合饮食调节与适当运动, 并积极治疗基础 疾病, 以此减少肥胖及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喻松仁 舒晴 王萍 简晖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