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谷善饥不知味 疏肝健脾解胃热
杜光明从医五十余年,曾任成都军区中医药学会会长、高职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昆明圣爱中医馆专家。杜光明是云南省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的学员,受云南多位医家教诲与熏陶,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在多年临证过程中,不断发遑古义,传承创新。我们作为学生,亲见杜光明在内、妇、儿、外科临证中,屡见奇效。近期治疗一例小儿脾弱胃强、营卫不和的病案,疗效显著。今记录此案并进行分析,望对同道有抛砖引玉之效。
医案实录
患儿杨某某,女,1岁多点,因食欲旺盛、消谷善饥、夜不能寐一年来就诊。2017年4月22日初诊:腹部脐周胀满,夜不能寐,饮食偏嗜,易怒,磨牙,身体四肢偶见红色少量痒疹,口有异味,大便干,排便难,面色偏青泛黄,体型偏瘦,不喜言语,舌红苔少,脉沉细,指纹淡紫。
辨证 肝气横逆,胃强脾虚。
治则 疏肝健脾,调和营卫。
处方 银台芍六君子汤加味:银柴胡6克,台乌药4克,白芍6克,太子参8克,白术8克,茯苓6克,炙甘草4克,化橘红3克,半夏5克,木香4克,白豆蔻4克,炒麦芽6克,焦山楂6克,神曲6克,炒鸡内金5克,火麻仁4克,大枣3克,徐长卿5克,千里光5克。5剂,中药免煎颗粒,每剂分为4袋,每日服3次,每次服用1袋,餐后1小时,10毫升温开水冲服。
二诊时,患儿睡眠时长增加,磨牙次数减少,身上已无痒疹。但食欲较之前大增,且性急易怒,大便软,略有不成形,舌淡苔少。去上方健脾消食、祛风止痒之药,变化处方为:银柴胡6克,台乌4克,白芍6克,太子参8克,白术8克,茯苓6克,炙甘草4克,化橘红3克,半夏5克,炒枣仁6克,合欢花6克,怀山药6克,藿香6克,佩兰5克,公丁香1.5克。3剂。嘱4日后再来复诊。
三诊时,患儿食欲稍减,睡眠时间较前增加,已无磨牙,但仍容易食过量腹痛,仍有性急易怒症状,说明药已中的。守上方,更服3剂,4日后再来复诊。
四诊时,患儿食欲稍减,情绪急躁易怒有所缓,每晚睡眠时间稍好转,但对于难以消化的食物,食后脐周疼痛,大便软,舌淡苔少。守上方,更服3剂,4日后再来复诊。
五诊时,患儿食欲稍减,每晚睡眠时间增加,但日间睡眠易醒,已无食后脐周疼痛症状,情绪急躁易怒减轻,大便软、舌淡苔少,患儿母亲自述患儿开始有味觉、知药味,精神转好,体力有增加,能连续在小区里自行游玩3小时。守上方,加防风6克,薏苡仁10克,大枣6克,芡实8克,2剂,4日后再来复诊。
医案分析
《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综合此患儿体质、症状、舌脉的情况,辨证为胃强脾弱,肝脾不调。处方银台芍六君子汤加味以健脾益胃、疏肝理气。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和胃燥湿,用之治疗脾虚泄泻很好理解,而用之治疗胃强脾弱的消谷善饥,虽然有赢而益之之虞,却又在情理之中。本案主要病位在胃。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腐熟,其气以通降为顺,是为水谷之海。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微的输布,以化生气血、滋养全身,故合称后天之本,共为气血生化之源。作为胃本腑的病机变化,其虚者表现为胃气、胃阳、胃阴的不足;其实者,多表现为胃热、食积及瘀血等。在本案中表现出来的胃腑病机为胃热炽盛、郁而化火的胃火。
本病方药选用自始至终都以银台芍六君子汤为主方:银柴胡、台乌药、白芍与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始见于《医学正传》,从其组成及命名来看,显然由四君子汤加化橘红(陈皮)和半夏而成。明代·薛己在《外科发挥》中对其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一切脾胃不健,或胸部不利、饮食少思,或作呕,或食不化,或膨胀,大便不实,面色萎黄,四肢倦怠”明确指出本方为治疗一切脾胃不健而设。银柴胡清虚热,除肝热;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上药和六君子汤相合,共奏疏肝解热、健脾燥湿化痰之功。
在多次复诊过程中,杜光明不断加减变化单味中药和成对中药。如初诊患儿局部有红疹,所用的徐长卿、千里光,对于祛风止痒、清热解毒确有实效;炒酸枣仁、合欢花的运用是取其健脾疏肝、安神助眠的作用,能有效增加患儿的睡眠时间,使全身之血回流肝脏而濡养肝阴、退肝热。另外,怀山药、藿香、佩兰的使用是取其益脾阴、化湿、清口气的作用。这些方药是对本病标与本的深层次理解与融会贯通。《内经》有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这也是本病治之得效的根本方法论。
上一篇:百合养生小验方
下一篇:中医“脾”脏实体的源流考证分析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