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扰乎阳”避风寒很重要
在冬季,自然界和我们人体,最主要的生理特点是阳气虚少,那么我们养生的主旨就要“养藏”,即顺应这一季节的特点,保养、储存、甚至补充人体珍贵的阳气,这也是“秋冬养阴”的含义。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黄帝内经》给了我们如下的提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无扰乎阳”就是不要扰动、耗损人体的阳气,具体的施行方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适合:避风寒很重要
1.住房
在冬季要“去寒就温”,即躲避寒冷,多接近阳气、热气。自古以来,中国北方寒冷地带的住房,不仅均结构、质料致密,而且均是面南而立,即将门、窗均向南方开设。
这样的房屋,一方面可以接受、容纳最多的阳光,另一方面,冬季寒风从北方而来,这样可以躲避寒冷的风邪的侵袭,可以理解为是聪明的古人“去寒就温”的一种生活方式。《诗经》中有“塞向谨户”之说法,在古文中, “向”本指向北的窗户。把朝北的窗户堵塞好,把门也封严,准备过冬。
2.穿衣
为了“去寒就温”,冬季穿衣也要注意保暖,最好把人体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而不要裸露肢体、肌肤。中国人的衣服在很长一个时期均是以长袍、斜襟为主,在周朝时“袍”尚只作为闲居时的衣着,到了战国时期,袍已成为朝见的礼服。这虽有些活动不方便,但实在有极好的保暖作用,比我们现在的西服、短裙等,更符合“养藏”的要求。
在寒冬尤其要注意脚的保暖。按照《内经》,人体很多疾病,如胸痹症、腰痛、腿痛、胃脘痛、腹泻、行经腹痛、月经不调、阳痿等,甚至是积证,即恶性肿瘤的产生,均是源自寒邪侵入人体,而寒邪为阴性邪气,侵入人体易于从足部开始,即“寒从脚生”,因此,做好足部保暖对防止疾病的产生极为关键。
慈禧太后的养生秘诀中就有“头要凉,脚要暖”之语,意为平素枕头最好能选用清凉之物,如绿豆皮、荞麦皮,掺入野菊花等物填充,甚至在夏季可以枕玉枕头来清头部虚热,因为阳气主升,人体的阳热之气最容易向头部升发,而出现头晕头痛等肝阳上亢的表现,因此,保持头部清凉可以预防上部的很多疾病,如脑中风,风热目疾,耳部疼痛,咽痛等。
而足部则相反,应时刻注意保暖,防止寒邪从足部侵入人体,在寒邪最甚的冬季,更要做好足部防寒保暖,包括冬季鞋底要适当增厚,甚至可以高腰皮鞋或长筒皮靴。对于好生冻疮的人应及早穿棉鞋,有脚汗的人宜选用透气较好的棉鞋和棉线袜等。当然,如果人们经常在闲暇之时,去安静的晒晒太阳,对人体的阳气就更为利。
小话“负喧”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负日诗》,其云“负喧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对“负喧”后身体的美妙舒适进行了尽情地描述;
宋代文学家周密在《齐东野语•曝日》中言“ 晁端仁尚得冷疾,无药可治,唯日灸背乃愈”,认为“负喧”不仅可以养生防病,亦可以却疾。
清代医家赵学敏在《本草拾遗•火部》言日光浴可“除湿止寒,辟舒经络。痼冷,以体曝之,则血合而病去。”日光浴一法在文人学士中如此受青睐,其对养生保健、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其实,所谓“负喧”,就是古代的日光浴疗法,是指在冬季通过背部晒太阳来补充人体阳气,驱寒却疾的方法。“负喧”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在古代备受重视,许多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均有相关记载。
据战国时的《列子•杨朱》记载,宋国有个农夫常“自曝于日”,并对邻居宣称“负日之喧,人莫知之。以献吾君,必有重赏”。这一典故引出了“献曝”作为献计于人的自谦词的使用。
专家介绍
贺娟 教授、主任医师
上一篇:抗衰老和抗癌食物
下一篇:90多岁了 依然鹤发童颜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