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度过严寒的冬季 保护好心脏和提高心功能

据研究发现,每当气温降至7℃时,中老年人患急性心衰的人数增加2~3倍;当低于4℃时,因心脏病而发生死亡的人数会成倍增加。

专家提醒,特别是心脏不好的中老年人,在冬季遇到寒流,或大风、雨雪天气,应采取防护措施,增强心脏抵御寒冷刺激的能力,对保护心脏功能和减少心脏病发作大有益处。

即使没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在寒冷的刺激下也很容易突发心肌梗死。这是因为气温降低时,人体内肾上腺素释放过多,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起冠状动脉挛缩造成的。

低温可使人体内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全血容量、毛细血管弹性等明显改变,心血管系统变得非常脆弱。突然的寒冷刺激也会促使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绞痛。

所以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出现大风、气温骤降的天气,老年人要安排好工作和休息,适当增加衣物被褥,并减少外出。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或潘生丁等。

在饮食上适量控制食盐和脂肪的摄入,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情绪激动。

这样可以保护好心脏和提高心功能,顺利度过严寒的冬季。

风天出门护好鼻

中医认为,肺司呼吸,开窍于鼻。鼻子是呼吸之门户,吸入的冷空气刺激血管,会造成血管收缩,甚至出现小动脉持续痉挛,极易诱发心肌梗死、心脏衰竭。所以大风降温时,中老年人尽量不出门。如必要出门时一定要做好鼻子的保暖。

为减轻呼吸道刺激,宜先按摩鼻子。先将两手拇指摩擦生热后,用手指外侧沿鼻唇沟上端、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的凹陷中“迎香穴”30次左右。

如果在寒风中行走,最好戴上口罩,并每隔10分钟左右就揉几下鼻子。

天冷常揉内关穴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仰掌取穴,仰掌握拳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指宽。系心包经之络穴,别走手少阳三焦经,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有治疗心痛、心悸不安,镇痉止痛、理气降逆之功效,有句谚语:“胸腹内关摩。”

经常刺激内关穴可改善心功能,防止和缓解心肌缺血、缺氧。如遇寒冷降温天气,每天增加按揉内关穴的时间,对保护心脏大有益处。

早晨泡脚护心脏

“晨起泡脚可保健,睡前泡脚助安眠。”其实早上起来泡泡脚,不但能通经活络,还能提神醒脑,浑身舒服,一天都精神饱满。这是因为人们在夜间睡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不畅,而早晨用热水泡脚,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足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足与脏腑、经络、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阴气起于五指(趾)之里”,可见足与全身阴阳之气有密切关系。

医学研究表明,89%的疾病都与人体的血液循环不良有关。足部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指挥中枢(人脑)和各个内脏器官相联接而传递信息。而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较少,表面脂肪又很薄,保温能力甚差,很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早上8~9点是心脏犯病的魔鬼时间。一项研究显示,心脏病患者每天用热水泡脚15分钟,然后再用被子保温30分钟,可使心脏血管机能得到明显改善。用热水泡脚还可促进末稍血管的血流顺畅,具有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心脏的作用。

热水泡脚的温度略高于体温即可,不宜超过40℃。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泡20分钟左右为宜,身体虚弱者10分钟即可,以防泡脚时间过长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另外,泡脚水不能太浅,如能连小腿一起泡效果会更好。

室内锻炼动全身

老年人如遇寒流气温剧降,应减少外出时间,这时可在室内锻炼身体。但宜选择全身活动的体育项目,因为局部活动反而对心脏有害。临床发现,心脏病人在室内做腿部蹲起或手臂锻炼等局部活动时,运动量比全身性活动小,反而容易诱发心脏病。

室内锻炼宜选择八段锦、太极拳、广播体操等全身性活动,使全身肌肉运动起来,血管舒张,既没有加重心脏负担,又达到锻炼之目的。而局部性的上下肢运动,活动部分的血管舒张,不活动部分的血管收缩,极易加重心脏负担。

夜间尿多不可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