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新诊法
•中医肿瘤新诊法——三印、四触、两条线,是对中医四诊的发展和补充,是在中医传统诊断学基础上的创新。
•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癌症治愈率和存活率的关键。及时发现耳、舌、面、甲等局部信息,可为肿瘤的早期治疗和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三印、四触、两条线”的新诊法,对于预防、早治、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及存活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临床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基础,诊断正确才能正确地定治则、立处方。特别是对于癌症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的关键。西医有X线、内窥镜、B超、CT等现代化诊疗设备和技术,但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仍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发挥其诊断疾病的优势,及时发现耳、舌、面、甲等局部信息,可为肿瘤的早期治疗和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笔者致力于中医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四十余年,结合“四诊”,归纳出“三印、四触、两条线”的新诊法,这对于预防、早治、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及存活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印诊法
三印诊法属于望诊的范围,包括指(趾)甲印、舌齿印、腮齿印,用以辨体之寒热。肿瘤患者,特别是那些晚期患者,寒热交错、虚实相兼的复杂症候,常使医生束手无策,攻毒则正气不支,扶正则不能控制邪毒蔓延。如何处理好攻毒与扶正之间的关系,是笔者四十余年来一直想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应先准确地诊断机体的寒热虚实。中医讲究切脉,病人脏腑气血的异常变化在脉象上反映出来;笔者在切脉的同时还观察了成千上万只病人的手,观察其指甲的形状、质地、甲根部位的半月痕迹大小的不同,经过反复对比验证,发现这种痕迹(甲印)与体质、疾病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用它来确定症型和判定体质的寒热虚实,假象较少。
甲印和舌边的齿印(简称舌印)、口腔黏膜上臼齿部位的齿印(简称腮印)统称三印,用于对疾病的诊断,是对中医四诊内容的补充。
甲印望诊 爪甲是人体的一部分,《灵枢·卫气失常》云:“皮之部,输于四末。”甲分为甲缘、甲体、甲根三部分。甲体透明,将指内组织的颜色透露于外,因此中医认为爪下之血色,亦与面色同。爪为筋之余,肝胆之外候,秉承肺气,萦贯血脉,与内部脏腑有密切关系;又由于爪位于人体四肢的末端,气血灌注的尽头,所以爪甲的变化可以准确而及时地反映出人体气血盈亏的变化。正常情况下,爪甲应红润含蓄,坚韧而有光泽,一旦有病,色泽、形态都会出现异常。中医外科把指甲红润作为五善之一,古人又有以甲之色泽辨何病何症者,如《杂病广要》引《幼幼新书》所述东方先生察甲的方法:“夫劳疾诸症……未须察脉,但看手指甲,美恶分明,是何劳候。病热甚,宜看脚甲色,与手一同也。其甲青紫者,传尸之症;红白者,正色之候;黄白者,酒色之候;红紫者,气劳之候。细详必知其病之所在。”这说明古人早就注意到了爪甲与疾病的关系。甲印是指甲根部白色半月状弧,亦称半月痕,是甲板的新生部分。对于甲印的变化古医书记载较少,笔者对甲印的注意是在与大量病人的接触中产生的。21nx.com起初在切脉的时候并不注意病人的甲印,慢慢发现各种病人甲印的形状、大小、有无甲印的手指数都是不相同的,于是就和他们的体质、症候的寒热加以联系,发现那些素来体质弱的人不但甲印小,而且有甲印的手指也少,有的甚至十个手指均无甲印,这样就使笔者在诊病时加上了望甲印的诊法。此法简便、直观,熟练掌握之后能缩短病人就诊时间,并能提高辨证的准确率。甲印望诊包括手甲和足甲,但足甲望诊的鲜明度比手甲差,因此常察手以代足。
甲印可分为以下类型:
1.正常甲印:亦即健康甲印,两手除小指外各有四个手指都有甲印。甲印大小从甲根至甲缘应在2毫米左右,大拇指可为2~3毫米,其余依次减少到2毫米左右。甲印边缘整齐、清晰,中部突出饱满。此种甲印多见于健康无恙者,说明气血充和,脏腑阴阳相对平衡,人体正气旺盛。
2.异常甲印:亦即不健康甲印,与正常甲印相比较,甲印或增大或缩小,有甲印的手指数或增多或减少,十个指头全有或全无甲印,都称为异常甲印,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寒型 甲印偏小或有甲印的指甲数减少,均属偏寒型甲印。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偏寒(甲印变小在1~2毫米之间,或个别手指甲印消失)、寒(仅两拇指有甲印,其余8指均无甲印)、大寒(十指均无甲印)三类。
寒型甲印是体内阳气虚衰、阴气偏盛的表现,说明素体虚弱,在疾病的情况下,表现为阳气虚衰,难以与邪气相争,此为虚证。
上一篇:用艾养生 健康一生
下一篇:中药面膜 让您意想不到的美肤效果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