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不应被误解

目前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已经越来越多,比如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但新疗法并不是对所有病人有效且费用昂贵。所以对于中国大多数癌症病人来讲,更多还是依赖于三种传统手段:手术、化疗和放疗。

 

现在有人误以为“化疗毫无作用,仅仅是医院赚钱的工具。由于副作用大,化疗实际会加速病人死亡。”这是一种误解。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二科医师沈艳丽告诉记者,化疗药物并不完美,副作用很强,希望不断改进。从情感角度,副作用让亲人朋友受苦;从科学角度,副作用严重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但如果说化疗毫无效果,则是睁眼说瞎话,如果由此而拒绝治疗,更是误入歧途。

 

化疗药物并非生化武器

 

有人认为化疗药物是生化武器,都是毒药。这里要说明的是,第一个化疗药物确实是由生化武器改造而来,但它是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

 

最初的化疗药物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来自世界大战中的生化武器:芥子气。美国当初为了研究芥子气致死原理,派科学家去研究被这种毒气杀死的人,结果发现无一例外,这些人体内淋巴细胞几乎全部被破坏。这个研究报告发表后,有人开始研究更强的毒药,准备迎接第三次世界大战,但耶鲁大学的两名药理学教授脑洞大开: 既然芥子气能杀死正常淋巴细胞,是否也能杀死淋巴癌细胞呢?能否改进芥子气,然后用于治疗淋巴癌和白血病呢?

 

果不其然,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芥子气改进后得到的“氮芥”类化疗药物,对淋巴癌、白血病等有不错的效果,因此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由此可见,芥子气之所以被用于尝试治疗淋巴癌,并不是胡乱抓一个毒药来尝试,而是建立在它能高效杀死淋巴细胞的客观证据上。“氮芥”作为化疗药物的鼻祖出现,固然有一定意外的因素,但其背后每一步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在它之后出现的其他化疗药物,绝大多数也都经过了严格的科学和临床论证,比如砒霜治疗某些白血病效果也很好。

 

对于药物来讲,剂量是关键。氮芥,砒霜,用多了是杀人毒药,用适量则是救命的良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是科学的根本态度。

 

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沈艳丽说很多癌症早已不是绝症,癌症的存活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科学家和医生一般不喜欢用“治愈”这个词,但可以放心地说,长期带癌生存是很常见的。

 

其中,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的防治进步,主要是因为早期筛查技术,更好的手术和新型药物的使用,但对睾丸癌、白血病和霍奇金淋巴癌来说,则几乎全部归功于化疗药物。

 

以美国为例,从近5年的存活率来看,睾丸癌是98%,霍奇金淋巴癌85%,儿童急淋白血病85%。对于这些病人来说,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很多时候,仅仅靠化疗,病人就可以活超过20年,其实可以说是真正治愈的。

 

因此,有人把化疗药物说成一无是处,甚至污蔑为谋财害命的毒药,显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忽视了无数被化疗拯救的生命。

 

化疗是延长生命的有效手段

 

正像前面所讲,癌症作为一项顽疾,单靠化疗就能够治愈的病人还是少数。更多的时候,尤其是对晚期癌症的治疗,现实的目的是延长病人生命,而非治愈。由于不切实际的希望,有人因为化疗没能治愈癌症,就得出“化疗无用论”,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沙漠中行将渴死的人,给他一点水,虽然可能是“杯水车薪”,但至少给了他再走几公里去寻找绿洲的机会。怎么能说这点水没用呢?美国有个小女孩叫Emily Whitehead,她5岁得了急性白血病,前后经历了两轮化疗,最后还是复发。可能很多人会说化疗是失败的,但事实上,正是化疗让她多活了两年(2011~2012),这才等到了CAR-T疗法的出现,成了第一个尝试这种疗法的儿童。由于疗效惊人,而且小女孩天生丽质,她成了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癌症病人。

 

化疗药物机制不断优化

 

沈艳丽告诉记者,临床常使用的化疗药物有几大类,几十种,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单一药物,都是使用几种化疗药物的组合,因为研究发现某些化疗药物组合之后,比单独使用效果好很多,经常会达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