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埃博拉病毒阳性患者
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从2014年2月开始暴发于西非各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虽然2014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及时组织专家对中医药防治埃博拉出血热进行了专题研讨,但目前中医药如何有效防治埃博拉病毒病的研究仍是空白。
解放军第三零二医院作为全军唯一的传染病医院,于2014年9月接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派遣,组建第一批医疗队到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塞中友好医院,开始专门接收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笔者作为第二批援塞医疗队的队员,自从11月15日中午抵达弗里敦市后,不顾一昼夜连续飞行的疲劳和时差的影响,仅用了短短两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与第一批医疗队的轮换工作,从当天下午开始继续执行埃博拉疫情的防治工作。
目前我们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过半,截至2014年12月25日,第二批援塞医疗队已收治埃博拉病毒阳性患者总计95例,自12月1日开始使用中药汤剂以来,目前已经治疗观察阳性患者45例。
中医药治疗
埃博拉病毒病“三优势”
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 本着“安全、易行、可操作”的原则,我们制定了中医药防治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方案,前期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使用“克毒方”(金银花、栀子、黄连、苦参、生地、藿香、生石膏)制成颗粒剂,对埃博拉病毒病进行干预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并降低病死率、阻断疾病发展为主要目标。方案中还注重在治疗前期,主要对50例患者进行中医症状信息的采集,总结其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中医辨证分析埃博拉病毒病应符合中医“暑瘟”“湿毒”的诊断,本病发病急、传变速,由表及里传变。暑邪内郁,易于化火,传变迅速,极易伤津劫液,闭窍动风。中医认为本病内因乃正气虚弱,不耐暑瘟、湿毒之邪,暑湿邪毒经肌肤表面传人,病邪按卫气营血规律传变,病情逐渐加重,严重者可并发厥脱证导致死亡。这些为进一步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控制埃博拉疫情提供有力支持。
事实上我们在治疗中发现,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疲乏、呕吐、腹泻、脱水、低钾、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早使用中药,及早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症状,阻断疾病进一步恶化发展,从而降低病死率,为患者赢得康复的可能。
没有检验室详细检查也能诊断用药 埃博拉病毒病规定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被感染。塞拉利昂卫生部门的要求是医护人员尽可能减少与患者的接触,并减少有创操作的进行。所以患者入院后的抽血次数很少,血量又有严格的限制,因此不能与在中国时完善的入院检查相提并论。
没有检验室详细的相关检查,西医治疗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科学依据。但这时中医反而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中医诊断实际就是对疾病症候的辨识,首先是辨别确定疾病证侯,也就是确立了诊断,也就具有了治疗疾病的依据。它不只是综合了症状、分析了病因,还要综合人体心理,以及患者身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时间长短,整体进行判别和确定。我们为此特别查阅了温病证候研究的文章,制定出埃博拉病毒病中医症状病例观察表,包括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舌脉象等。在明确诊断、使用药物后第一天到第七天每天各记录1次。
服药方法减轻护理负担 我们每天面临的就是紧张与忙碌的过程,只有更换好防护服才能进入感染病房,也就意味着会直接面对埃博拉患者,危险性不言而喻,严密的防护服常常让人感觉憋闷透不过气,但这是每一名医护人员必须要去克服的困难。为了最大限度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安排进行输液治疗,而且输液的时间还受到严格的限制,这给西药治疗带来许多可能,比如抗生素的使用要求每8小时一次,有的大袋液体需要输注几个小时,这些都是护理工作最为头疼的。中药治疗就免除了这些束缚,我们使用的中药颗粒剂已经制成每剂一袋,同时制订了每日2次的中药配制流程,保证配出中药汤剂的温度,然后直接由护理人员在查房过程中把药杯送给患者,实现温服条件,保证用药标准。
存在问题
上一篇:详解中医肝火旺与解方
下一篇:乾隆帝之冬补秘方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