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自言自语益睡眠
老伴过世八年多了,一个人过起了单身生活。虽有四个子女,但有的远走高飞,长期居住南京照应姑娘;有的虽在东台,可各有家庭,自家的家务还忙不过来,哪有时间来照应我;有的还在工作,脱不开身。他们只能常回家看看。我也体谅他们,不一定强求他们来陪伴我。
今年我已85岁,身体还算健壮,没有 “三高”,生活能自理,烧饭、洗衣、打扫卫生等活计,全包下了,倒也忙得开心。可是一闲下来,苦恼也跟着来了,主要是没人与我说话,有时心里闷得发慌,独坐家中,如痴如呆,心情很紧张、忧郁。当然我也自找其乐,看电视、看书报,爬格子写稿子,但总不能一天到晚都在看,都在写啊。心里还是像缺少一件东西,就是缺少一个人与我谈谈心,解解闷。
偶然得到一份资料,对我启发很大。德国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有利身心健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我保健方式。通过 “自言自语”,能够很快使紧张、郁闷的心境平和下来,从而恢复心理平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 “自言自语”起来。比如我写了一篇比较满意的稿子,或者被报刊采用,我就自言自语说:“好,写得好。” 又如把菜烧糊了,我就自己骂自己:“混蛋,你怎么搞的,为什么不留神,中午你吃什么?没事,没事,下次注意,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又如每年阴历八月十二日是老伴的生日,这天我就烧几样菜供她。这时我就“自言自语”地说:“秀清,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做了你过去喜欢吃的菜,你就吃吧,多吃点,我喜欢。”
自从我学会了 “自言自语”以后,确实获益匪浅。我感到不寂寞了,好像自己与自己交流感情。这种“自言自语”方式,是否可以说是一种 “话疗”吗? (姚硕仑)
古人养生睡眠有方
好的睡眠是一一味良药。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能给人补充能量,让人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古代养生家认为:“少寐乃人之大患。”因此,宋代诗人陆游《午梦》中写道: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睡方何在?睡乡有路在心安,古人云: “先睡心,后睡目。”即睡觉时排除一切杂念,不再思考问题,保持心情恬淡虚无,举念即除,渐除渐少,自会得以安眠,最重要的是心静、忘己。所以,古之“寤、寐”有别:“神栖于目谓之寤,神栖于心始为寐。”只有“心”与“神” 相会,才能真正入睡。如七情火动,思潮翻滚,怎入梦乡?《延寿药言》说:“临睡前宜用热水洗脚,将一切顾虑抛尽……神志安宁,入睡必易。”
历代养生家都一致认为,若饱食之后不可立即寝卧,饱食即卧,影响消化,干扰睡眠。《彭祖摄生养性论》说:“饱食偃卧,则气伤。”《内经》亦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陶真人卫生歌》说:“晚食常宜申酉前,何夜徒劳滞胸膈。”意为晚饭应在睡觉前4个小时为宜。
孔子曰:“寝不言。”即睡卧时不可言语。《老老恒言·安寝》亦说:“寝不得大声叫呼。”睡觉时,不要在床上过多的言谈欢笑,入睡贵在神静,多言语则神动而躁,故寝则如五脏钟磐不悬,不可发声,多言则伤气。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言谈过多,心耗肺气,扰乱心神,必躁而不安,难于入眠。
古人的睡眠讲究姿势,《论语》云: “寝不尸。”即睡觉时不要仰卧。什么睡姿为佳,古人有一睡诀:“左侧卧屈左足,屈右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左物置右股间。右侧卧反之。”这种方法未免拘束,其实睡姿以舒服为宜。古人说:“睡不厌蹴,觉不厌舒”,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力不散。至于睡的方向,《礼记·玉藻》里讲“恒东首”,即一年四季均头向东睡。据说是因日出东方, “恒东首”是“面生气而卧”,于人体有益。《保生心鉴》则提出: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古人还曰:“醒即转动”,醒时转动身体,可使脉络流通,不然会感动半身板重,有害身体。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日:“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有利于养生。 (孙丽丽)
今年我已85岁,身体还算健壮,没有 “三高”,生活能自理,烧饭、洗衣、打扫卫生等活计,全包下了,倒也忙得开心。可是一闲下来,苦恼也跟着来了,主要是没人与我说话,有时心里闷得发慌,独坐家中,如痴如呆,心情很紧张、忧郁。当然我也自找其乐,看电视、看书报,爬格子写稿子,但总不能一天到晚都在看,都在写啊。心里还是像缺少一件东西,就是缺少一个人与我谈谈心,解解闷。
偶然得到一份资料,对我启发很大。德国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有利身心健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我保健方式。通过 “自言自语”,能够很快使紧张、郁闷的心境平和下来,从而恢复心理平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 “自言自语”起来。比如我写了一篇比较满意的稿子,或者被报刊采用,我就自言自语说:“好,写得好。” 又如把菜烧糊了,我就自己骂自己:“混蛋,你怎么搞的,为什么不留神,中午你吃什么?没事,没事,下次注意,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又如每年阴历八月十二日是老伴的生日,这天我就烧几样菜供她。这时我就“自言自语”地说:“秀清,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做了你过去喜欢吃的菜,你就吃吧,多吃点,我喜欢。”
自从我学会了 “自言自语”以后,确实获益匪浅。我感到不寂寞了,好像自己与自己交流感情。这种“自言自语”方式,是否可以说是一种 “话疗”吗? (姚硕仑)
古人养生睡眠有方
好的睡眠是一一味良药。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能给人补充能量,让人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古代养生家认为:“少寐乃人之大患。”因此,宋代诗人陆游《午梦》中写道: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睡方何在?睡乡有路在心安,古人云: “先睡心,后睡目。”即睡觉时排除一切杂念,不再思考问题,保持心情恬淡虚无,举念即除,渐除渐少,自会得以安眠,最重要的是心静、忘己。所以,古之“寤、寐”有别:“神栖于目谓之寤,神栖于心始为寐。”只有“心”与“神” 相会,才能真正入睡。如七情火动,思潮翻滚,怎入梦乡?《延寿药言》说:“临睡前宜用热水洗脚,将一切顾虑抛尽……神志安宁,入睡必易。”
历代养生家都一致认为,若饱食之后不可立即寝卧,饱食即卧,影响消化,干扰睡眠。《彭祖摄生养性论》说:“饱食偃卧,则气伤。”《内经》亦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陶真人卫生歌》说:“晚食常宜申酉前,何夜徒劳滞胸膈。”意为晚饭应在睡觉前4个小时为宜。
孔子曰:“寝不言。”即睡卧时不可言语。《老老恒言·安寝》亦说:“寝不得大声叫呼。”睡觉时,不要在床上过多的言谈欢笑,入睡贵在神静,多言语则神动而躁,故寝则如五脏钟磐不悬,不可发声,多言则伤气。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言谈过多,心耗肺气,扰乱心神,必躁而不安,难于入眠。
古人的睡眠讲究姿势,《论语》云: “寝不尸。”即睡觉时不要仰卧。什么睡姿为佳,古人有一睡诀:“左侧卧屈左足,屈右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左物置右股间。右侧卧反之。”这种方法未免拘束,其实睡姿以舒服为宜。古人说:“睡不厌蹴,觉不厌舒”,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力不散。至于睡的方向,《礼记·玉藻》里讲“恒东首”,即一年四季均头向东睡。据说是因日出东方, “恒东首”是“面生气而卧”,于人体有益。《保生心鉴》则提出: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古人还曰:“醒即转动”,醒时转动身体,可使脉络流通,不然会感动半身板重,有害身体。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日:“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有利于养生。 (孙丽丽)
上一篇:虚人外感 名医谭绍尧的益气逍遥散
下一篇:儿童哮喘的中医治疗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