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用延年半夏汤化裁治愈数例
炎暑已逝,秋冬踵至,天阳日减,阴气渐盛,肺系宿疾,伺机病作。治疗之棘手,病人之痛苦,莫甚于哮喘。笔者近年运用延年半夏汤化裁治愈数例,谨录验案于下。
王某,女,46岁。2008年9月17日初诊。童稚时代即罹患哮喘,夏轻冬重,屡用中西两法调治,时效或罔效,至今未获有效控制,四天前因衣薄感寒而诱发加重。每当哮喘加重时先感觉咽喉发痒,紧缩噎塞,咳嗽喷嚏,呼吸不畅,继之阵作。平时胸痞脘胀,水谷消迟,食后及夜晚益甚,身冷畏寒,体倦乏力。刻诊:面色苍白,眼睑微肿,壅嗽喘憋,喉中痰鸣,愤瞋肩息,胸高气塞,俯仰吐息,不得平卧,四末清冷,痰稀如水,昼夜盈盂。舌体胖大,舌质淡紫,苔白滑,脉象沉弦而紧,诊断为冷哮。析其病机乃肺气贲郁上逆之证,以其素禀阳衰,脾陷胃逆,中气虚乏,升降失司,浊阴填塞,水谷异化。一被冷风感袭,皮毛闭塞,中脘阻隔,胃气愈逆,肺气闭郁,表里不得通达,于是宗气逆冲,咳逆上气,壅闷喘急,气道逼窄,呼吸困难,病苦欲死。
治法当温中燥土,崇阳抑阴,运转轮枢,以培升降之用。降戊土于坎府,使浊阴下泄于水道,升己土于离位,引清阳上达于汗孔,方选《古今录验》延年半夏汤化裁:半夏15克,吴茱萸9克,人参9克,生姜15克,鳖甲15克,桔梗12克,枳实12克,前胡9克,槟榔6克,桂枝15克,茯苓15克,陈皮9克,僵虫15克。3剂,水煎服,日1剂。服后哮喘发作次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守方继服14剂,哮喘平息,随访至今未再发作,生活、劳作已如常人。
按:延年半夏汤出自《古今录验方》,《旧唐书·经籍志》题为甄权撰,原书已佚。唐·《外台秘要》收录此方,近代日本医家将其载入《汉法医典》。该方由九味药组成,配伍严谨,不失为汉唐古方之规范。取半夏下冲逆平喘嗽,降浊阴止呕吐为君药;吴茱萸汤舍大枣之壅滞,而但用吴茱萸温中行滞,化寒痰冷饮,生姜温中降逆,解表散寒,尤托以气淳质厚之人参直走黄庭而补中气,以复升降之常共为臣药。鳖甲主破癥瘕积聚,化痞结痰瘀;桔梗功能疏利排决,消胀止喘;枳实善破结开闭,除停痰留饮;前胡医胸膈痞闷,咳逆喘促;槟榔下气辟浊,消食祛痰共为佐使。全方君臣同构,佐使合宜,温阳理中,驱寒止痛,行气降逆,蠲饮除痰,共消胸脘之块垒。该方原主治胃脘寒痛证,揣测病机当为“寒则收引”所致胃脘挛急作痛,与哮喘尽管病名、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皆不相同,笔者运用此方辨治冷哮却收到明显疗效,这是因为二者的病因病机相同的结果。况且方中多数药味具有降逆平喘,止嗽化痰的功效。运用异病同治、一方多效的理法方药取得殊途同归的疗效,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证治汇补》谓哮喘病因“内有壅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的精辟论述被后世医家所认同。至于哮喘发病机理,《读医随笔·论喘》认为:“气之呼吸,取道肺脘,而胃脘附之……有寒则彼此相移,二脘俱缩而不展,不展则气之道窄。”此论与西医哮喘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严重出现喉头水肿等“气之道窄”临床表现相同。鳖甲得半夏可开“膈有胶固之痰”,吴茱萸配人参、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治寒邪“从胃脉上至于肺”以及肺、胃二脘相移之寒;前胡得生姜解表散寒之力愈强,治“外有非时之感”,以安内攘外,防中外之寒邪相并肆虐,至于枳、桔之升降、参、榔之补泻为“内有壅滞之气”而设。笔者在原方基础上加茯苓旨在利水燥土,泻饮消痰;桂枝主咳逆上气,善降浊阴之冲逆;陈皮理气宽胸,行滞化痰。且苓、桂相伍通阳化饮降冲,增强三焦气化功能,半夏、茯苓、陈皮、生姜相配又成为治痰饮总司之二陈汤,僵虫祛风止痉,皆在提升主方止哮平喘的整体疗效。
笔者近年临床运用延年半夏汤治疗冷哮1~3年不再发作者3例;药后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者若干例。但对累及心脏的肺心病患者,可缓解症状,却不能除祛宿根。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