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中医疗法
颈椎病亦称颈部综合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常规治疗
1.理筋手法
患者低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以滚、揉、点压、拿捏、弹拨等手法按摩颈肩部肌肉,治疗20分钟,以患者肌肉松弛、有舒适感为度。
然后,术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部,嘱患者放松颈部肌肉。术者两手徐徐有力,将患者头部向头顶部方向尽量上提,然后使头部向一侧旋转,当旋转至接近限度时,术者用适当力量使头部继续向该侧旋转5°~10°。此时多数可听到小关节弹响声,如无不良反应,可再做向对侧旋转。隔日做一次。如旋转时患者感觉不适,或合作差者应停作。
2.牵引治疗
可分坐位牵引及卧位牵引两种。对多数颈椎患者有效,但也有少数反应不佳者。牵引时应使颈部轻度前屈,牵引重量可以从小重量开始,坐位牵引可用2~3千克,如无反应可逐渐增加至5千克,卧位牵引可从5千克开始,最重不宜超过10千克。
3.药物治疗
(1)颈型:舒筋活络,散风止痛,方用舒筋汤(当归10克,白芍10克,姜黄6克,宽筋藤15克,松节6克,海桐皮12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续断10克,甘草6克)加味。成药常用疏风定痛丸、散风活络丸等。处于慢性期又体质虚弱、肝肾不足者,则应补肝肾、强筋骨,常用补肾壮筋丸(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
(2)神经根型:①麻木型:养血活血,益气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2克,桂枝12克,芍药12克,生姜3片,大枣7枚)加味。成药常用活络丹等。②疼痛型: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方用羌活胜湿汤(羌活15克,独活15克,藁本15克,防风15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甘草6克)加减。
(3)椎动脉型:①痰湿中阻:化痰利湿,舒筋通络,方用温胆汤(半夏9克,竹茹12克,枳实12克,橘皮12克,茯苓12克,生姜3片,甘草6克)加减。②气血两虚:益气养血,舒筋活络,方用归脾汤(白术10克,当归3克,党参3克,黄芪10克,酸枣仁10克,木香1.5克,远志3克,龙眼肉4.5克,茯苓10克,炙甘草4.5克)加味。
(4)脊髓型: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用强筋壮骨汤、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4.5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克)。成药用健步虎潜丸等。
4.针灸治疗
颈型及神经根型可取风池、夹脊、曲池、合谷、手三里等穴;椎动脉型耳针效果较好,耳针取穴:皮质下、肾上腺、交感、神门等。
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且症状逐渐加重,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宜采取手术治疗。
适宜技术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浙江中医药大学)
1.治疗方法
(1)器械仅需普通治疗床。
(2)患者取俯卧位,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分钟。
(3)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20°角拔伸持续时间不少于一分钟,反复5遍。
(4)以食、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
(5)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
(6)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穴、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两分钟。
(7)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不做扳法,反复5遍。
(8)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
(9)以上治疗每次总时间约20分钟,隔天一次,6次为一疗程。
2.适应证
轻中度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以及轻度脊髓型颈椎病。
3.禁忌证
中度和重度脊髓型,以及其他类型的重度颈椎病。
4.特色
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首先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置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小、安全可靠等效果。
孙氏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技术 (中国中医科学院)
1.治疗方法
(1)患者坐于长方凳上,放松颈肩部肌肉。
(2)以拇指揉捻检查出的患部,做揉、按及弹拨治疗,放松肌肉、松解组织粘连,为下一步旋转手法作准备。
上一篇:河南名医治疗顽固性烧心方
下一篇:盛夏腹泻食疗有方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