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肾炎 中医疗法大全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称之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临床以血尿、少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病症,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首位,发病以3~8岁小儿为多见,两岁以下罕见,男女之比约为2:1。该病发病较急,预后一般良好。本病相当于中医的“水肿”(急性期多属阳水)、“尿血”。
病因病机
感受风邪:小儿肺脏娇嫩,风邪犯肺,肺失通调,风遏水阻,不能下输膀胱,泛溢肌肤,发为水肿。
湿热内侵:肌肤患有疮疖、湿疹等,由于风毒内归于肺,湿热内归于脾,风毒湿热外遏肌表,内归肺脾,肺失通调,脾湿内渍,脾虚不能制肾,则肾不能行五液之水,水气与邪毒并走于内,泛于肌肤,而引起水肿。热毒内传于肾及膀胱,伤及络脉,可见尿血。
肺脾气虚:素体脾虚肺弱或水肿迁延日久,皆致肺虚气不布津,脾虚水湿不运,水肿难以消退,迁延日久,病证则由实转虚。
辨证论治
常证
1.风水相搏证
[证候] 水肿大多从眼睑颜面开始继而遍及全身,来势较急,颜面为甚,皮薄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小便短少而黄赤,或有尿血,起病前常有外感病史,未解者仍可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咳嗽、肢体酸痛、乳蛾红肿等,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方药] 宣肺开腠,利水渗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四苓散。
2.湿毒浸淫证
[证候] 面肢浮肿或轻或重,小便黄赤短少或见尿血,常患有脓疱疮、疖肿等疮毒,烦热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3.气虚邪恋证
[证候] 本证常在恢复期或病程长者出现,肢体轻度浮肿或浮肿不显,面色少华,困倦乏力,纳少便溏,多汗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方药]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加减。
变证
1.水凌心肺证
[证候] 全身浮肿,或有水臌,频咳气急,心悸胸闷,烦躁不能平卧,面色苍白,甚则唇甲青紫,舌质暗红,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方药] 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2.邪陷心肝证
[证候] 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烦躁不安,面红口干,恶心呕吐,肢面浮肿,小便短赤,血压高,甚至抽搐、昏迷,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滑。
[治法方药] 平肝潜阳,泻火息风。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
3.水毒内闭证
[证候] 全身浮肿,尿少或尿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昏迷惊厥,舌质淡胖,苔垢腻色黄,脉滑数或沉细而数。
[治法方药] 泻水泄浊,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经验方
1.肾炎尿血方
[药物组成] 金银花20克,阿胶、玉竹、牡丹皮、旱莲草各9克,三七末3克(分次冲服)。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适应证] 本病阴虚火旺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2.治血尿兼水肿方
[药物组成] 生地黄18克。木通9克,白茅根31克,竹叶4.7克,汉三七末3克(冲服)。
[功效] 凉血止血,利水消肿。
[适应证]本病水肿与血尿俱明显者。
[用法用量]水煎诸药,冲服汉三七末,每次1.6克,分两次服。
3.越婢汤加减
[药物组成] 炙麻黄6克,紫苏6克,茯苓皮9克,泽泻9克,苍术6克,防己6克,甘草3克,生姜6克。
[功效] 祛风利湿。
[适应证] 本病风水相搏,水肿、少尿明显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4.朱全生经验方
[药物组成] 麻黄4克,连翘、蒲公英各15克,杏仁、桔梗、白术各8克,前胡、车前草、猪苓各10克,赤小豆20克,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甘草4克,生姜3片。
[功效] 疏风解毒,利水消肿。
[适应证] 本病风水相搏,水肿、少尿明显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5.苗晋经验方——益气双补方
[药物组成] 生地黄(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女贞子(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 5克),旱莲草(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茯苓 (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山药(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黄芪(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丹参(大剂15g,中剂10克,小剂5克),益母草(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
[功效] 益气养阴,凉血止血。
[适应证] 本病恢复期之气阴两虚证。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3次服。
适宜技术
1.中药外治法
上一篇: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方
下一篇:治疗继发性闭经方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