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润三的学术思想简要总结

第三届国医大师许润三教授从医近7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尤其对于不孕不育、崩漏、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疑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从师学习3年,聆听先生教诲,受益匪浅。现将许润三的学术思想简要总结如下。

重视辨证论治

中医作为临床应用科学,许润三认为辨证论治是精髓。但随着西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检查手段的逐步完善,对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致使许多中医师逐渐脱离了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而转为根据相关理化检查结果遣方用药。看到白细胞增高,则用大量清热解毒中药;查到子宫肌瘤,就罗列大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全然不考虑寒热虚实的辨证。一听到“炎”字,就一概认为是“火”,致使不少医生用药畏热如虎、喜凉似饴。许润三曾提出慢性炎症不是“炎”,而是瘀结证,甚或寒证,治当辨证用药。

许润三曾治一小儿高热,体温达39℃,但从全身症状看,身体蜷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润。辨证为阳虚,投以真武汤,数剂即热退病愈。又治一子宫肌瘤患者,47岁,月经周期规律,量多如注。B超示子宫多发肌瘤,最大直径约8厘米,血红蛋白70克/L。患者惧怕手术,要求中药治疗。患者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辨证为气血虚弱,给予人参归脾汤加减治疗2个月,经量明显减少,复查血红蛋白为100克/L,B超示子宫多发肌瘤,最大直径约5厘米。在此基础上,加软坚散结之品治疗近1年,月经停止来潮,定期复查B超子宫肌瘤逐渐缩小。

辨证不是单纯局部辨证,而要综合辨证、全身辨证,并且要辨真假,去伪存真。

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

许润三重视中医,但不排斥西医,常借鉴西医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如对于在出血期间的崩漏患者,若B超提示子宫内膜薄,则以止血中药为主。若子宫内膜较厚,则参照西医学诊断性刮宫的治法,首先给予活血祛瘀中药,使子宫内膜脱落,再用补气养血止血之品;若出血量多,血红蛋白低者,则扶正祛瘀同用。对于诊刮病理为单纯增生者,复旧阶段则以补肾调冲,恢复卵巢排卵功能为主。

对于内分泌失调者,则根据辨证给予补肾、疏肝、健脾益气等治疗,月经后半期加用补肾温阳之品,以促进黄体功能。

许润三认为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的,对疾病的研究已深入到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所以在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西医着眼于微观,但对个体差异的考虑尚显不足。而中医着眼于宏观,从整体出发,强调个体差异,但对疾病内在病理变化的认识较浅,因而限制了用药的针对性。所以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都有其不足之处,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对疾病有一全面、深入的认识,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在具体运用中 根据不同情况总结出“无证从病、无病从证、舍病从证”等辨病辨证方法。如输卵管梗阻所致不孕,许多患者无临床症状,仅通过输卵管通液或造影明确诊断。还有一些卵巢囊肿、子宫小肌瘤患者,临床亦无明显症状。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则以辨病为主,根据其发生的病因及病理变化,归属于中医血瘀证,给予活血通络、化瘀散结中药治疗。

对于一些临床症状明显,但相关检查未见异常者,则要无病从证。如有些患者自觉心慌、乏力、头晕等,但心电图、血红蛋白、脑电图等检查均无异常;或一些带下病,患者自觉带下量多、质稀或稠,有时有异味或伴阴痒,但阴道分泌物检查及培养、宫颈细胞学、妇科内诊检查均未见异常,就可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而对于某些疑难病症或新增疾病,西医学对其发病机理也不明确,中医古籍亦未见记载,则应舍病从证。

临证四诊合参,重视舌脉

许润三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同等重要,不可偏颇。望诊重点望神、面色与舌象,闻诊重点是闻声音及气味,问诊重点问起病过程、现在症状、睡眠与大小便情况,切诊以脉诊为主,用以了解感邪的寒热及脏腑气血盛衰。但在临证时,四诊亦有主次之分。如不少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通液或造影诊断为输卵管不通,在中医辨证上属血瘀证,但舌质往往为正常,而不是黯或紫黯,脉象也不常见到涩脉,故以问诊为主,舍弃舌脉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