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与儒同根同源 儒医群芳谱是中医发展主干
中国的儒学是以“人”为核心的道德文化,是以“人本”为经纬的政治伦理学说。儒学推崇的“仁”与中医“大医精诚”的根本追求同出一辙。儒家文化是儒医文化的母体。儒家文化不仅强调忧患意识,还主张积极入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历代文人的座右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人生理想,也培养出为医者深厚而浓重的对人命运的挂念与关注,一种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这种价值取向造就了一代代“大医精诚”的儒医。
“儒医”是对古代中医的最高评价。他们不仅以丰富的学术著作立起了医学理论的一座又一座丰碑,而且以丰富的儒学修养构建了渊博的中医药文化传统。可以说没有儒医的参与,就没有中医药文化。
医与儒同根同源
医、儒俱崇“天”。甲骨卜辞中有“天”的概念,其后在《尚书》《诗经》《左传》《国语》及诸子著作中更是频繁出现“天”的概念。在儒家看来,“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天人合一”乃是自然规律的外现。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以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热爱生命,热爱自然,能够领会所有生命的语言,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和谐共存,这就是“天人合一”。季羡林先生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易经》谓:“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儒学的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医基本理论,以致历代名医都认为“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医、儒俱倡“仁”。“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结晶,也是医德的核心。《论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儒家称医学为“仁术”。仁是德的表现,是对人的体贴、关心、怜悯和帮助,历代名医都把“仁”作为行医的前提和出发点。唐代孙思邈首先提出了“仁爱救人”的医德基本原则:“凡大医治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清代吴鞠通在《医医病书》中说:“天下万事,莫不成于才,莫不统于德,无才固不足以成德,无德以统才,则才为跋扈之才,实则以败,断无以成。”
医、儒俱重“德”。关于“德”,《论语·为政》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的观念对中医学影响非常深。“为天地立心”,使生之为人,秉具博爱济众,廓然大公。近儒马一浮先生总结历代名医的恻隐之心为:“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无数中医人的大医精诚、医德医风、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等都是对仁与德的崇尚。仁、德自古以来就是中医的重要价值取向,修德与仁的思想使中医学至今绽放着耀人的光芒。
《中庸》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致中和。中和,以平为期,以和为重。“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的基本思想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
儒医群芳谱是中医发展主干
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儒医》中说:“儒识礼义,医知损益。礼义之不修,昧孔孟之教,损害不分,害生民之命。儒与医岂可轻哉?”《宋会要辑稿》谓:“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
上一篇:雾霾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下一篇:秋风初报凉疾病需慎防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