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阳侧面的穴位 针灸学
2007年,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 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金观源教授曾受邀与福建胡翔龙教授联合主持了“系统生物学与经络、针灸机制研究”论坛。会上金教授的演讲列举了针灸临床与经络研究中已取得实证或共识的30个核心课题,并且对其不清楚或有争议的地方做了鲜明的对比,引起了与会专家们极大的兴趣。十年过去了。当前针灸临床与科研比当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金教授自2015年底起发起全球免费招徒,网络授课,至今二期共44名徒弟来自美国、中国(含香港地区)、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韩国等世界各地,多为中医博士、硕士,其中不乏从业四十余年的资深中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也有年轻的在校研究生(2)。金教授2016年又连续发表数篇长文详细介绍“继往圣、开来学”的反映点针灸,并且亲临中国北京、广州、香港等地、澳大利亚、新西兰及美国一些城市,以及在微信中医群里讲课,使反映点针灸学成为在继承传统针灸基础上发展现代针灸医学当前最受人瞩目的一种流派,2016年12月,趁金观源教授受聘为美国中医学院博士生班讲授“现代医学针灸精要”课程之际,巩昌镇院长和金观源教授课间课后进行了多次畅谈,主要围绕金教授所提出的反映点针灸学,及其与现代医学针灸发展的关系,现把访谈记录(31个问答)辑成此文,以飨读者。
第三部分
21
21.巩问:金老师,您在2016年12月图桑召开的美国中医药学会年会上讲到人体阳侧面的穴位如头面腰背手背处对躯体疼痛效果好;阴面的穴位如胸腹掌侧对内脏性疾病效果好;阴阳两面交界处如赤白肉际,合谷,后溪,申脉,照海等穴线点上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效果更好。与会的其他专家也很赞赏这一总结。 这一总结有证据吗?可否用病例来说明一下。
金答:这就是全身反射区的分布规律。它的证据主要是千年以来针灸临床的经验,即基于经络学说的无数临床实践。此外,经典的经络体系的命名已体现了它们与身体阴阳面的类似上述关系。人体的经络体系中有实际穴名的是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又分成六条阳经与六条阴经,它们所经过的体表区域显然就是古人认为应分别属于“阳”或“阴”的侧面。六条阴经在肢体上的分布范围都是相应内脏反射区的核心部分;六条阳经的分布范围则都与主要的躯体反射区相一致。此外,“统督一身之阴阳”的任、督二脉更是在头部与躯干的正中线上,恰与主要的中枢反射区相吻合。所以说,把身体反射区分成内脏、躯体和中枢三大类反射区,也符合经络体系命名阴经、阳经和任督二脉的原意。当然,我们提出的反射区的分布规律也对传统经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或错误做了修正(如认为大小肠经不应该出现在上肢,胃经应该属于阴经等),
临床上这样取穴的例子很多,例如,常见的许多运动器官疾病或损伤,如腰腿痛、肩周炎、软组织损伤、神经炎、神经麻痹等多发生在身体的阳面。针灸治疗这些疾病的主穴基本上也都在各条阳经(我们称其为躯体反射区)上,如阳陵泉、悬钟、委中、承山、殷门、环跳、肾俞、肩隅、曲池、外关等。主治中枢神经疾患的许多重要穴位,如十宣、后溪、神门、阳谷、八风、八邪、足通谷、束骨、金门、太溪、公孙等也均集中分布于位于躯干及四肢阴阳面的交界处(我们称其为中枢反射区)。
22
22.巩问:干针的传道者推崇干针刺激到激痛点内的硬结(Taut Band)时可以诱发局部肌搐动反应(LTR),并且认为硬结形成的机制与增加的终板电位有关,而且局部肌搐动反应是增加的终板电位释放的结果。您觉得对吗?
金答:我不赞同只有在有硬结的激痛点上才能诱发局部肌搐动反应(LTR),并且那是增加的终板电位释放结果的观点。其实,针刺不仅可以在有硬结的穴位诱发LTR,在没有硬结的经典穴位,如合谷与足三里等,只要刺中肌梭也能诱发LTR,其机制也并非终板电位释放所致,而是一种牵张反射。从手法针刺诱发LTR的时间来看,它发生快,通常在针刺到肌梭时立即发生,它是一种类似腱反射的活动。即在脊髓中枢只经单突触联系就输出传出冲动,并支配梭外肌中的快肌成分收缩所致。其机制可参见图1。反映点(包括激痛点)内硬结形成的机制显然与肌梭的敏化有关。
23
上一篇:太极拳 集中了古代健身体操的精华
下一篇:高考压力山大 心理专家支招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