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中医医院建院60周年发展纪实

中医,国之瑰宝。中医文化,在浏阳源远流长,伟大中医先驱孙思邈就曾隐居于此,洗药炼丹、疗救百姓。这里更有深得中医文化浸染、一枝独秀的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

1956年,县城关联合诊所和县总工会诊所合并,这是浏阳市中医医院的雏形;1975年,医院迁至革命坡现址;1988年建成首栋住院大楼;1994年建成药剂大楼并创建二甲医院;1997年在湖南省县级医院率先成立120急救中心;2002年建成内科大楼;2006年获批为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2008年建成外科大楼,2010年新门诊大楼启用;2015年,获评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六十年薪火铸辉煌,造就了她坚不可摧的强健体魄。如今,医院已成为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全省县(市)级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浏阳市中医医院的发展既是一部探索史,也是一部奋斗史,一部沉甸甸的光荣史。历经开创初期的筚路蓝缕,划归县属时期的异军突起,改革时期的曲折前进,到新世纪的改革创新、百花齐放。随着医院医疗水平、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现中医医院已成为辐射湘赣边的一张浏阳中医药的闪亮名片!

继承与发展的60年,软硬件结合谱写华章

时光回顾到1956年。这一年,浏阳市中医医院的前身——县城关联合诊所和县总工会诊所合并,县中医医院应运而生。建院时,医院不大,仅有病床10张,职工不过19人。条件艰苦,人员配备不足,医院在艰难的环境中起步,到今年,正好是60年。铅华洗尽,万物更新,该院在浏阳及湘赣边各县(市、区)群众心中已树立起一座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健康的丰碑。

而下面这一组“软硬对比”的实例,则恰如其分地显示出浏阳市中医医院六十年来的发展实力。

医院现占地面积31亩,开放床位836张,设有28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为患者的看病、养病提供全面、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拥有64排螺旋CT, 1.5T磁共振,数字平板 DSA、DR、CR,四维彩超等先进的诊疗设备,为患者的病情确诊提供了精准的科学依据,诠释了医院严谨的从医态度,是医院“以中西合璧的开放包容姿态、不断追求卓越”的有力证明;先后实施了HIS、LIS、PACS、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健康管理、物流、患者移动服务平台等系统,数字化与互联网化医院的架构基本形成,为患者看病就医提供便捷、高效的保障服务……这些,是医院历经六十年风云变幻,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强化与升级硬件设施的鲜明展现。

与此同时,医院也将软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人才立院、科技兴院”方针,全面实施“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三名”战略,着力打造学习型医院、创新型医院。以人为本,注重引进和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医院现有干部职工1280人,其中高、中级职称462人,博士2人,硕士83人。并通过831人才培养计划、中医师承教育实施方案、5121人才工程等措施,全力营造聚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医院致力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品牌效应,采取“外引内培”举措,加大学科带头人和专科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着力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这是一个老、中、青相结合,业务精良、技术精湛的团队,是一个以学术促进临床,以科研促进发展的创新型团队。近三年来,医院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8人,共完成临床教学2000多人。浏阳中医活力,在这里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硬件软件交相辉映下,是医院强劲实力的彰显。浏阳市中医医院年门急诊诊疗已突破58万人次,住院突破4.6万人次,年手术突破8000台!勤浇享芬芳,深耕得沃土,医院陆续获得“全国中医名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县级中医院竞争力第六位”“湖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2015年12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浏阳市中医医院更获评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成为全省县(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医院。

传承与创新的60年,铸就特色优势品牌

方及其制剂。这些源于名老中医亲传、疗效显著的制剂,成为浏阳中医占领医疗制高点的一大优势,现有自制制剂产品36种,2016年中药饮片使用将达3000万元,自制制剂使用将达2000万元;着力打造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贴、膏方、治未病等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