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丁锷骨伤科学术临床思想总结

  •丁锷认为,中医的整体观念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思想,但在诊治具体疾病,特别是一些骨外科疾病时应辨证运用整体观念,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很多情况下中医证候代表疾病的“本”,西医的局部病理改变代表疾病的“标”。一般情况下先治本后治标,先治全身后治局部,或标本同治,但当局部病损为疾病的主要矛盾时,应先治局部。

  •在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具体方法选择上,丁锷认为,骨伤疾病大多与外伤、劳损、六淫等外因有关,病机多为瘀血痰湿阻滞,治疗提倡攻邪为先,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法。

  全国名中医、安徽省国医名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丁锷是全国第二、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批“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全国骨伤名医”、2016年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得者。丁锷献身于中医药事业,为中医骨伤科学的继承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丁锷2012年起患有尿毒症,每周需透析4次,但仍坚持每周2次门诊,风雨无阻,直到2017年7月3日。丁锷虽已离开我们了,但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仍深深地留在了工作室每个医生的心中。丁锷在近60年的从医生涯中,既接受了传统的中医师承教育,又受到系统的现代医学教育;既有乡村基层从医的感悟,也有高等医学院校的教授经验;同时兼有中医院和西医院的工作经历;如此丰富的行医经历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见解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这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仅渊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也受益于现代医学的影响。

学术思想

  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治疗骨伤病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贯彻于辨证、治疗的整个过程。局部疾病是整体出现问题的具体反应,反之亦然。丁锷认为,中医整体观念无疑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思想,但在诊治具体疾病,特别是一些骨外科疾病时应辨证运用整体观念,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味地强调整体统一,忽视局部损害的重要性,忽视局部损害对机体的可能影响,也是违背科学的。例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虽然因身体内部细菌感染引起,可以出现寒战、高热、苔黄、脉数等症状,但同时多有关节局部严重的红肿热痛和脓液,此时在全身中西医清热解毒、扶正抗炎的同时,必须突出关节穿刺、药物外敷、手术引流等局部治疗,否则即使全身炎症消退,关节局部也将遗留功能障碍。又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可以用中药内服等方法缓解炎症甚至消除瘀浊,但如突出巨大,压迫神经严重则应考虑局部手术解除压迫。丁锷认为,所谓辨证的整体观,即是在强调整体的同时,更注重整体与局部的辨证关系,要根据具体病情辨明此时此刻整体与局部的主次轻重。当局部损害严重,全身病理反应剧烈时,应全身、局部并重同治;当全身生理稳定而局部损害突出时,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当因局部损害导致全身病变或全身、局部病情均重但局部损害更为突出时,在二者同治时仍应重点治疗局部损害。丁锷认为,这种辨证的整体观是诊断、治疗骨外科疾病的重要原则。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骨伤病

  辨证是临床的关键,也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只有正确辨证求因,才能清楚审因论治。例如颈椎病,一般认为其原因是颈椎骨关节的退变、增生,而退变增生的原因多责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治疗也多以补肝肾、强筋骨为大法,然而临床疗效往往并不令人满意。临床观察也发现不是所有的肝肾不足者都出现颈椎或其他骨关节增生退变,也不是所有颈椎增生退变者都出现临床症状,通过治疗使症状消失者其骨关节退变增生并未消除,这些疑问都提示颈椎病症状的出现至少并不完全责之于骨关节退变增生和肝肾不足。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丁锷认为,肝肾不足是中老年人生理改变的自然规律,增生主要是骨关节退变的代偿反应,或者是症状出现的前置基础因素,通过治疗可以延缓其发展。颈椎病等的基本病机是气血湿浊瘀阻,经络阻塞不畅,是局部组织的炎症及炎性物质刺激、压迫的结果。丁锷以此病因拟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并研制颈椎活血胶囊,达到了颇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对颈椎病这种病因病机的独特理解和分析充分体现了丁锷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诊疗思想。

  攻邪祛瘀、活血通络治疗骨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