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实践者 张伯礼教授
身为一名中医临床实践者,张伯礼教授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中风、痴呆等重大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赢得了广大患者的称赞。
他最早制定了血管性痴呆证类分型标准以及按平台、波动、下滑三期诊治方案。他率先创立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他首次明确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了临床疗效……把传统疗法向前推进,让古老医术现代化,是张伯礼一直在做的。
让计算机帮忙看舌象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舌形的胖、瘦、干,舌质的淡、红、紫、暗,舌苔的厚薄、润腻、腐剥等,以判断人体正气的盛衰、邪气的深浅、疾病的轻重。“计算机帮忙看舌象”是张伯礼的一大发明。
众所周知,中医望诊分为好几种,比如看脸色、看眼白等,张伯礼为什么偏偏要在看舌象上找突破口呢?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一次,张伯礼为一名肝癌患者看病,他惊奇地发现,患者舌底有一片暗红色的瘀斑。以往教科书上都没有说到舌底还会有瘀斑。他请教了许多前辈,查遍了历代医书,都没找到答案。舌底有瘀斑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规律?是只有肝癌才有,还是其他疾病也有呢?
在前辈的指导下,张伯礼以舌底诊法为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数千社区人员和多病种患者的系统观察,初步建立了舌底诊法,提出了综合判断的积分标准。
张伯礼拍摄了一套舌底诊图谱,总结了2275名健康人和千余名高血压、冠心病、肝炎和肿瘤患者的舌底观察结果。围绕眼底血管摄影、脑血流图、心电图、球结膜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生化、免疫等内容开展了相关研究,讨论了舌底与中医辨证的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张伯礼认识到,这种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诊断方法存在着没有文献资料系统整理、健康人的舌象本底资料不清、缺乏基本生理参数和客观的检测仪器等诸多问题。
医生诊断仅凭眼睛观察和文字描述,缺乏客观、量化的分析。由于检查条件的不同以及医生视觉和心理等的差异,同一种舌象往往得出不同的诊断结果。
于是,张伯礼将舌诊客观化系统研究作为切入点,建立了计算机舌诊文摘库及检索系统,进行了大规模健康人群舌象调查,开展了舌诊生理基础参数及影响因素研究,开拓了舌象色度学研究,创建了舌红外热像检查技术,研制了舌津测定仪等系列仪器,进行了多中心、多病种舌象动态观察研究。1995年,他主持的《舌诊客观化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玄妙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才行
除了技术创新,张伯礼也重视传统医学语言的现代化。
作为科普受众,我们查阅一种疾病的现代医学解释,稍微利用一下互联网或工具书,就能大致了解了。而要查阅这种疾病的传统医学解释,您要是没点儿传统医学理论基础,是很难看懂的。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如此,对于刚刚接触传统医学的学生也是如此。
“把晦涩、玄妙的传统医学术语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来表达,不就行了吗?”张伯礼一直主张,“我们可以用现代语言更确切地表达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所谓中医药现代化,首先是中医药‘现代话’。”
他解释说,中医药基础理论用现代语言的表述分为深、浅两个层次——浅层次或者初步阶段,是可以尝试将中医药基础理论用现代的通俗语言来解释的。如在和其他学科的学者讲“证候”这个名词时,可以解释成“人体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包括自觉症状,一些可以检查到的体征,包括望、切、闻的检查诊断结果,并按中医理论去分析、归类成一种特定的中医病理状态。这样解释,其他学科的学者一般都能听懂,这就构成了交流的基础。而深层次的表述,应该是通过实践研究,揭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观察认识人体的生命科学。
谈到此,张伯礼讲了个有趣的现象:“《中医古汉语基础》是中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钻故纸堆也是家常便饭,所以写论文特别是描述病例的时候也难免‘之乎者也’。”
一碗汤剂既治已病也治未病
张伯礼教授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的非遗传承人,那么我们就谈谈他在汤剂配伍上的高明之处。
上一篇:名中医丁锷骨伤科学术临床思想总结
下一篇:“落榜”后修 成就名医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