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忠谈纬脉理论

  贾海忠,中日友好医院原主任医师、特需门诊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评为“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擅长诊治复杂疑难病,在中医智能化应用方面(“慈方数字名医会诊系统”的发明人)有很高成就。

  贾海忠教授临床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30多年。纬脉理论是贾海忠受中医带脉、西医人体胚胎学中体节现象的启发,用中医整体系统思维驾驭现代西医知识的方法,首次提出并系统阐释了纬脉理论及其针灸临床应用的价值。

【带脉的启示】

  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与十二正经、其他奇经八脉不同的是它环身一周,横向循行。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经五枢、维道,至少腹,绕身一周。带脉总束纵行的足之经脉,带脉病变表现为腰痛、腹胀、痿证、内脏下垂、女性月经不调、带下病、胞胎不固、男性遗精、滑精等。

  历代医家对带脉的认识和研究偏少,对于带脉的发挥更少。贾海忠学习经络学时就有以下疑惑:从循行来看,带脉能约束“诸足之经脉”,但是“诸手之经脉”由哪条经脉约束?带脉只是约束腰部上下一定范围的经脉,此范围以上及以下的部分由哪条经脉约束?基于以上的疑惑,贾海忠认为带脉当不为一,各纵向经脉理应在不同纬度上得到约束,才能保证机体的协调。

  其他带脉在哪里?如何循行?功能怎样?经过多年的思考,结合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等知识,贾海忠创立了纬脉理论,将纬脉理论运用于临床后发现疗效显著,往往能立竿见影。

【纬脉概念】

  提到“脉”,首先想到的是血管,其实“脉”这个词概念很广,地球上有山脉、矿脉、水脉,植物叶子上有叶脉,茎上有茎脉,技艺学术传承下来叫一脉相承。由此可知,脉的本义应该是指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只要它是连续性的,都可称之为脉。

  经脉是指纵向的、连续性的联系系统。纬脉则是指横向、垂直于经脉循行的连续性系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每个皮节和肌节的衍化结构无论距离其来源皮节和肌节多远,都会保持其来源皮节和肌节的神经支配,因此可以根据某一皮区或某块肌肉的神经支配推断其体节来源,也可根据某一皮区或某块肌肉的体节来源而推断其神经支配。每对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的皮区、肌肉、骨骼各自都是一种纬向的连续性联系,这就是每一条纬脉。

【纬脉的数目】

  纬脉到底有多少呢?胚胎发育到第4周中晚期的时候出现腮弓和体节,到了第5周胚胎的体节更加清晰,枕节4对、颈节8对、胸节12对、腰节5对、骶节5对、尾节8~10节。枕节最后发育为脑神经。每个体节包含生皮节、生肌节和生骨节,最终将分化为皮肤、肌肉和骨骼。以体节及其衍化结构,可将纬脉分为脑纬脉、颈纬脉、胸纬脉、腰纬脉、骶纬脉、尾纬脉,共有43对纬脉,其中脑纬脉12对、颈纬脉8对、胸纬脉12对、腰纬脉5对、骶纬脉5对、尾纬脉1对。脑纬脉包含嗅纬、视纬、动眼纬、滑车纬、三叉纬、外展纬、面纬、听纬、舌咽纬、迷走纬、副纬、舌下纬。颈纬脉包含颈1纬、颈2纬、颈3纬、颈4纬、颈5纬、颈6纬、颈7纬、颈8纬。胸纬脉包含胸1纬、胸2纬、胸3纬、胸4纬、胸5纬、胸6纬、胸7纬、胸8纬、胸9纬、胸10纬、胸11纬、胸12纬。腰纬脉包含腰1纬、腰2纬、腰3纬、腰4纬、腰5纬。骶纬脉包含骶1纬、骶2纬、骶3纬、骶4纬、骶5纬。尾纬脉1对。每一个纬脉都有其不同的神经、皮肤、肌肉、骨骼、内脏等,即层次、成分是不同的。

【纬脉的层次】

  每一条纬脉都包含外、中、内三层,与胚胎胚层发育一致。外胚层的表面胚层分化为皮肤的表皮、汗腺、皮脂腺、乳腺、甲、毛发、牙釉质、泪腺、结合腺、外耳道;口凹和鼻板分化为口鼻上皮、垂体前叶;耳板分化为内耳;晶体板分化为眼晶状体;神经管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躯体运动神经元、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元、节前自主神经元、视神经、垂体后叶;神经嵴分化为周围感觉神经、节后自主神经、所有神经节、肾上腺髓质细胞、黑色素细胞和头颈部的骨、肌肉和结缔组织;羊膜囊与绒毛膜一起形成胎儿周围的保护囊。中胚层的脊索分化为椎间盘的髓核可诱导神经发生;轴旁中胚层柱分化为骨骼肌、骨和结缔组织;间介中胚层分化为性腺、肾、输尿管、子宫、输卵管、阴道上端、输出管、附睾、精囊腺和射精管;侧板中胚层分化为腹侧部真皮、表面筋膜、腹侧相关组织、四肢骨、结缔组织、胸膜、腹膜、胃肠道的结缔组织;生心中胚层分化为心脏和心包。内胚层的原肠管分化为胃肠道、黏液腺、呼吸道、甲状腺、扁桃体;泄殖腔分化为直肠、肛管、膀胱、输尿管及其相关腺体、阴道前庭和阴道下段;咽囊分化为咽鼓管上皮、中耳上皮、腭扁桃体隐窝、胸腺、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卵黄囊分化为胚胎血细胞;尿囊分化为胚胎血细胞,遗迹为脐尿管。纬脉包含上述皮肤、筋膜、血脉、肌肉、骨骼、内脏器官。例如颈4纬包含颈4感觉神经节、膈神经、膈肌,针刺颈3夹脊穴可调节膈肌功能,治疗膈肌病变。

【纬脉层次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