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美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何崇,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博士,曾任教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并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2006年,赴美国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后受聘于美国大西洋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眼科疾病、精神经疾病以及针灸镇痛的临床研究多年。现任美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巩昌镇,博士,现任美国中医学院院长,世界中医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联合会特色诊疗委员会副会长,温州医科大学中美针灸康复研究所专家委员会高级特聘专家,美国《国际针灸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国《针刺研究》杂志编委。
上世纪七十年代, 针灸进入美国。 40多年来, 针灸在美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影响到整个针灸医学。针灸医学进入现代发展阶段。现代针灸学的渊源在哪里?经典针灸学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针灸医学如何传承,如何发展?何崇博士和巩昌镇博士就一系列的针灸医学发展问题展开了讨论。 此文就是这场讨论的记录。
巩昌镇:何博士,我把承淡安复兴针灸医学之前的针灸医学发展称之为经典针灸学。之后针灸学的发展,特别是近60年来的发展称之为现代针灸学,而您认为最多可称之为近代针灸学。何以为此?您是如何划分针灸医学发展的脉络的?
何崇:一个学科处于什么样的学术发展阶段,是与它的核心理论与指导思想紧密相关的,古典针灸学是以古代中医及针灸经典为指导思想而确立的学科,其教学以经典为蓝本,以口口相授,技能训练为主要形式,学成后以单医执业为基本工作模式。现代针灸学,应该是以现代科学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学科,采用大工业时代的学校教学方法,教学上以教材及最新论著为蓝本,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习为主,学成后医院专科化行医为主要形式。针灸科学走到了今天,人们既了解了古典针灸学的局限性,同时也尝到了现代化行医模式让中医学支离剥脱的危机,从教学、临床到研究,都处在东方医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思想之间摇摆的状态,至今也没有摸索出一个适合针灸发展的模式,没有真正从东西医学的交集中独立的走出来,人们还在为中西医学互释的问题喋喋不休,无法消化与接纳现代科学,不具备一个现代学科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能称之为近代针灸学。因为近代科学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思想与传统思想的交集过程,传统压制科学,最后科学思想破土而出,走上了现代科学之路。科学思想当然不是天外来客,它的发生,离不开传统思想的营养,但他却在思想观念、方法论及人际关系各方面获得了升华,自成体系,带来了人类认识与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远不是传统思想所能涵盖的,而针灸学术显然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因此,目前我们还没有所谓的现代针灸学。
巩昌镇:看来这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物谁也不能跳过,他就是承淡安先生。我曾经收集了承淡安先生所有可以找到的针灸著作,试图进一步整理,但是这一项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何博士可否对承淡安先生对针灸医学的贡献做一总结呢?可否概述一下承淡安先生在针灸医学史上的地位呢?
何崇:清代以来直至民国,针灸医学屡遭推残,日趋衰落。承淡安先生立志“扶针灸医学大厦于将倾”,积极培养针灸人才,创建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设立针灸讲习所,写下中医教育史上浓重的一笔。承淡安先生在针灸上的贡献,澄江学派内的一些医家有过专文论述,我不想重复。个人认为,他在中国针灸史上的历史地位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他是一个在针灸历史转折点上贡献卓著的重要人物。他所有的工作都是集中在一点上,即尝试与推动针灸学科由传统学科向现代学科的转型。他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将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引入针灸学科,他甚至还设立了针灸函授的方法,为今天的中医教育设立了一个样板;(2)尝试中医学科的教材建设,他写的《中国针灸学》《中国针灸治疗学》等著作,为后来邱茂良先生编著《针灸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尝试针灸医院的建设;(4)尝试针灸器具的改革与工厂化制作,今天的毫针、火针、艾条、火罐及三棱针等针具都是经过他改进定型后,进入工厂生产的;(5)创办中国第一家针灸杂志。所有这些工作,都从运行模式上,全面地引入了现代临床与教育的运作方法。正因为此,承淡安可以称作是中国针灸从古典针灸学向现代针灸学科发展时期的一个代表性人物。20多年前,我曾经写过“承淡安——针灸现代化的先驱”一文,纪念承淡安先师诞辰100周年,介绍了他荜路蓝缕,投注毕生精力,将古老的针灸学科进行现代化转型的艰难尝试,而正是在这些尝试与奉献的过程中,培养出了一个全中国最优秀的针灸学术团体——“澄江学派”,这些优秀的人材后来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成为新时代针灸学发展的中坚力量,为针灸医学在新时期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卵巢癌怎样保留生育功能
下一篇:错误前戏 损害身体健康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