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注重的是内养 快乐地瘦下来
食疗能“百病皆除” 中医讲五谷为养,蔬果为助,就是说人体主要是靠五谷来维持,蔬菜水果是辅助五谷杂粮的。中医养生分内养和外养,内养养的是精、气、神,外养就是皮肉、筋骨。中医特别注重的是内养,而现在的养生专家,讲的都是外养,比如怎么吃?怎么锻炼?如果内养出了问题,用吃的方法来解决,是无稽之谈。
“依葫芦画瓢”养生 中医强调治病要“因证而异”、养生要“因人而异”,切忌“依葫芦画瓢”。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养生保健要注意个体差异。中医养生讲究辨证论治,如进补就要通过望、闻、问、切,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再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对症下药。年龄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使用的保健药物就会不同。选择养生方法或保健药物,最好请专业医生进行体质评判,再养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保健选择休闲场所 近年来,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中医技法成为很多休闲会所、美容院、洗浴中心、减肥机构的推崇亮点。医生是在医学诊断基础上,对病人采用各种治疗手法,而上述场所的部分工作人员并不懂医理,只是掌握了部分穴位和按摩手法,不能检查出病人是否存在哪些系统性疾病。
病了再养生 不少人自认为身体健康,体检什么病都查不出来,就不需要养生。其实不然。中医自古以来,重在“治未病”,强调无病防病。首先,人要恬淡虚无,保持好的心理状态。其次,起居有时。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时代病,也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及亚健康的成因之一。第三,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或胡乱节食,不偏食、营养均衡是养生的重要一环。最后是运动有度。中医很早就有运动养生说,但强调“不可使之过极尔”,散步、太极拳、五禽戏等都是较好的运动方式。
有些体胖的女性天天喊着要瘦,但又怕运动,不愿合理节食,最后老是瘦不下来。其实,只要用对方法,就算走路,也能轻松减掉体重,快乐地瘦下来。健走减肥有些小技巧,会让你减肥事半功倍。
缩小步伐以增加速度 许多人加快走路速度时习惯加大步伐,其实这是错误的方法,你应该在这时稍微缩小每步的距离。
换个地方健走 不同的路面也能给身体不同的刺激。如果你习惯在柏油路或是跑步机上走路,不妨换换沙滩、草地、甚至石子路,这样可以让你每小时多消耗60卡热量。
交叉训练效率更高 有什么方法能让你用同样的时间健走,能消耗更多热量,但又不会让你很累?答案是:加入跑步、甚至短跑的冲刺。比如用原来的速度每走5分钟,就可以穿插着慢跑1分钟。如果连续几周做下来,你已经觉得很轻松了,可以改为增加穿插慢跑频率。
增加你的负重 背背包(请选择能完全服贴在胸背上的专业运动或登山背包)在身上增加重量虽然有效,但不能超过自己体重的20%,否则就会伤害到腰背部。
加入手臂的摆动 为了均衡地运动到全身,健走时要手脚并用,但并不需要使劲地甩高手臂,你的手肘大约弯曲90度,手臂摆动的幅度,应该从臀后15-20厘米,向前到胸部的高度即可。
运用竞走的臀部技巧 有研究指出,竞走及跑步消耗的热量几乎是一样的。踏出每一步时,顺势移动你的臀部,以这个力量将身体往前推,再接着踏出另一步。走路时,你不必全程都用这种方式,可以用前面说的方法健走几分钟,再穿插几分钟加强臀部的竞走方式,效果也很好。
走路的速度要达到7级 如果你一路上都像散步一样慢慢晃,效果会让你大失所望,你必须控制走路的速度在一定的水准。将身体轻松或疲累的程度分成10级来说,如果躺在床上休息不动是第“1”级,第“10”级是精疲力竭。健走的速度应该维持在第“7”级,那种感觉是你的呼吸加快了,已经开始流汗,但还是可以开口说话,不至于上气不接下气。
老年人切忌穿狭窄瘦小的衣服,尤其忌领口紧、腰口紧、袜口紧,以免皮肤缺氧,影响身体健康。领口紧会影响心脏向头颈部运送血液,压迫颈部的颈动脉窦中压力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和心跳减慢,使脑部发生供血不足,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冒金星等症状,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的人,很容易发生晕倒甚至休克。
上一篇:防癌抗癌,试试补血中药黄芪
下一篇:十个指尖全是经脉相交汇之所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