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指尖全是经脉相交汇之所

有人说,人所有的秘密全都在手上,因为手的十个指尖全是经脉相交汇之所。这话听着很神奇,但是确实是有依据的。不信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下面的详细说明:

大拇指→肺经

肺经从云门、中府出来,所以,锁骨与肩之间这个部位疼痛就是肺气被憋,应该双手交叉拍这个部位,把肺气给拍顺了。肺经从云门、中府出来以后,沿着手臂里侧的上缘一直走,到大手指的外端,同时有另一个支脉,从列缺穴处流到大肠经去。

食指→大肠经

大肠跟本能相关,有的人在做决断的时候,他老用食指敲桌子,实际上他是在拼命地调动本能来帮他做决断,这件事不是靠理智能解决的,所以要靠本能来解决。我们中国人有时候,说自己肚里有数,指的就是大肠。

中指→心包经

心包经就相当于心脏的外围。我们为什么要学老子?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表现出来的事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背后的事情,就是没有表现出来的。一个人要是修行修得很好,一眼就能看出事物本身背后的东西。

比如心包经的问题,心脏外围如果有病,反而在病症上表现得特别强烈,哐当哐当心跳得慌,好像跳得特别严重,会让人产生得了心脏病的错觉。但是,事实也许不是这样,心越跳得厉害也许是心包的病,反而是心脏的轻症。

小指→心经、小肠经

心脏病的重症平常没有表现,突然出现心下急痛,这才是重症。心脏病的重症主要表现是在小指上。

心经跟小肠经都走小指,有时候小指麻木、小指出问题,反而是心脏病的重症。当然这个要先排除脊椎的问题,因为脊椎受压迫也会造成小指的麻木。如果中指会麻木,反而是心脏轻症。所以,有时候反应强烈病症反而轻,不强烈病症反而重,这就是身体的问题。

无名指→三焦经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侧头、耳、目、咽喉、胸胁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治疗目疾常用丝竹空、液门、关冲;治疗耳疾常用耳门、翳风、中渚、外关、液门;治疗咽喉病常用关冲、液门、阳池;治疗偏头痛常用丝竹空、角孙、外关、天井。治疗热病常用关冲、中渚、外关、支沟。翳风有疏风通络的功效,长于治疗耳、口、齿、面颊病;支沟有泻热通便的功效;中渚、阳池能治消渴。

手的握力越大,肝气越足,人越长寿

有一个结论,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手的握力越大越长寿,所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应该经常锻炼自己的手握力。但是,西方人只是做了统计,得出结论,却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

为什么手的握力越大人越长寿呢?

不知有没有人留意,小孩子出生的时候手都是什么样子的?小孩子出生的时候啊,握拳是没有错的。

那是怎么握的呢?我们一定要学小孩的握拳法。小孩的握拳一定是大拇哥放到无名指的指根处,然后握住。这个方法是道教里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握拳方法,叫做握固法。

“ 

人身二心耳!而其名有三:心之本位曰人心,其神脑注曰天心,其神腹注曰地心。其用有三:天心生精,地心生气,人心生血。欲收人心,必须握固。

  握固者何?以两手大指尖各掐两手亥子纹间,而以四指包握大指成拳形是也。盖心乃至灵之物,但一着想,即住想处。况心具阴阳,其理奇而耦者,本位之心也。稽其寄宫,乃在两手之心,一经掐夫亥子纹而握固之,则我之人心得住于本位矣。心居本位,则一身之气咸自相拱护,不劳招聚而自相聚于绛阙上下四傍也。

  凡夫后天之气,其质润而温,凡其聚处如云如雾然。于本位,则其如云如雾之物,必先化而为液,下滴点心,便化为血。其间时分,谅非顷刻而化而成,是以握固之后,便应冥心。冥心须久,久则方妙,于是知养生家之所以必握固、必冥心也。

初生孩子为什么都不用教,就是妈妈不用去教孩子:我要生你了,你一定要握固出来啊。不用教,每个孩子都是这么出来的。当然也有张着手出来的,张着手出来的小孩体质偏弱。其实一般小孩子,懂得自保的,都是握着出来的,这是先天的东西,不用父母去教。

在学中国古代养生法的时候,曾经问过那些老师,道教说这是握固。我问这握固是怎么来的,他们也不知道,只教给我们就这样握着就可以了,因为这样可以定魂魄。等我生完孩子以后,一看孩子那样握着手出来,我一下就明白了。人的手首先得能攥住,肝气才会足。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体自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