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指尖全是经脉相交汇之所
有人说,人所有的秘密全都在手上,因为手的十个指尖全是经脉相交汇之所。这话听着很神奇,但是确实是有依据的。不信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下面的详细说明:
大拇指→肺经
肺经从云门、中府出来,所以,锁骨与肩之间这个部位疼痛就是肺气被憋,应该双手交叉拍这个部位,把肺气给拍顺了。肺经从云门、中府出来以后,沿着手臂里侧的上缘一直走,到大手指的外端,同时有另一个支脉,从列缺穴处流到大肠经去。
食指→大肠经
大肠跟本能相关,有的人在做决断的时候,他老用食指敲桌子,实际上他是在拼命地调动本能来帮他做决断,这件事不是靠理智能解决的,所以要靠本能来解决。我们中国人有时候,说自己肚里有数,指的就是大肠。
中指→心包经
心包经就相当于心脏的外围。我们为什么要学老子?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表现出来的事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背后的事情,就是没有表现出来的。一个人要是修行修得很好,一眼就能看出事物本身背后的东西。
比如心包经的问题,心脏外围如果有病,反而在病症上表现得特别强烈,哐当哐当心跳得慌,好像跳得特别严重,会让人产生得了心脏病的错觉。但是,事实也许不是这样,心越跳得厉害也许是心包的病,反而是心脏的轻症。
小指→心经、小肠经
心脏病的重症平常没有表现,突然出现心下急痛,这才是重症。心脏病的重症主要表现是在小指上。
心经跟小肠经都走小指,有时候小指麻木、小指出问题,反而是心脏病的重症。当然这个要先排除脊椎的问题,因为脊椎受压迫也会造成小指的麻木。如果中指会麻木,反而是心脏轻症。所以,有时候反应强烈病症反而轻,不强烈病症反而重,这就是身体的问题。
无名指→三焦经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侧头、耳、目、咽喉、胸胁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治疗目疾常用丝竹空、液门、关冲;治疗耳疾常用耳门、翳风、中渚、外关、液门;治疗咽喉病常用关冲、液门、阳池;治疗偏头痛常用丝竹空、角孙、外关、天井。治疗热病常用关冲、中渚、外关、支沟。翳风有疏风通络的功效,长于治疗耳、口、齿、面颊病;支沟有泻热通便的功效;中渚、阳池能治消渴。
手的握力越大,肝气越足,人越长寿
有一个结论,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手的握力越大越长寿,所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应该经常锻炼自己的手握力。但是,西方人只是做了统计,得出结论,却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
为什么手的握力越大人越长寿呢?
不知有没有人留意,小孩子出生的时候手都是什么样子的?小孩子出生的时候啊,握拳是没有错的。
那是怎么握的呢?我们一定要学小孩的握拳法。小孩的握拳一定是大拇哥放到无名指的指根处,然后握住。这个方法是道教里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握拳方法,叫做握固法。
“
人身二心耳!而其名有三:心之本位曰人心,其神脑注曰天心,其神腹注曰地心。其用有三:天心生精,地心生气,人心生血。欲收人心,必须握固。
握固者何?以两手大指尖各掐两手亥子纹间,而以四指包握大指成拳形是也。盖心乃至灵之物,但一着想,即住想处。况心具阴阳,其理奇而耦者,本位之心也。稽其寄宫,乃在两手之心,一经掐夫亥子纹而握固之,则我之人心得住于本位矣。心居本位,则一身之气咸自相拱护,不劳招聚而自相聚于绛阙上下四傍也。
凡夫后天之气,其质润而温,凡其聚处如云如雾然。于本位,则其如云如雾之物,必先化而为液,下滴点心,便化为血。其间时分,谅非顷刻而化而成,是以握固之后,便应冥心。冥心须久,久则方妙,于是知养生家之所以必握固、必冥心也。
”
初生孩子为什么都不用教,就是妈妈不用去教孩子:我要生你了,你一定要握固出来啊。不用教,每个孩子都是这么出来的。当然也有张着手出来的,张着手出来的小孩体质偏弱。其实一般小孩子,懂得自保的,都是握着出来的,这是先天的东西,不用父母去教。
在学中国古代养生法的时候,曾经问过那些老师,道教说这是握固。我问这握固是怎么来的,他们也不知道,只教给我们就这样握着就可以了,因为这样可以定魂魄。等我生完孩子以后,一看孩子那样握着手出来,我一下就明白了。人的手首先得能攥住,肝气才会足。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体自保功能。
上一篇:中医注重的是内养 快乐地瘦下来
下一篇:身体过剩浊物 形成体内六大阴毒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