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名医沈舒文的行医路
提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沈舒文教授,找他看过病的人赞不绝口,推崇备至。他在陕西中医圈内知名度颇高,曾与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等一同被评为陕西省首批名中医,其工作室201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传承建设项目工作室。
但在省外,有些人对他并不是很了解。在日前举办的沈舒文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学术经验传承与交流会上,记者见到了沈舒文,67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谈吐温和,一身儒雅之气让人备感亲切。会上,弟子们从全国各地赶来交流经验,其中不乏一些各地中医药界领军人物,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牛阳就是其中之一。他对老师充满了尊敬与感激,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做人方面,沈舒文对他都有很大影响。除了中医,还有西医专家拜在沈舒文门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的王健生教授告诉记者,两年前他在西医治疗肿瘤方面遇到瓶颈,临床上看到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于是萌生了学习中医的念头。经过多方了解,王健生认为沈舒文有着丰富经验和良好口碑,便在2015年拜师,开启中医学习之路。而沈舒文回忆说,自己与中医结缘则是从一次诊疗活动开始。在40余年的中医生涯中辛勤耕耘,躬身实践,有了今天的仁心仁术。
凤翔立志,钟情中医勤读典籍
•冒酷暑读书,身上长满痱子,摘录笔记装满三大箱,获董建华肯定
1968年,随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沈舒文结束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西街中学的学习,回到家乡沈家沟务农,同年7月适逢大队医疗站要对所辖小队的重病人开展“入户诊疗,送医送药”上门活动,他被指派做乡医史道明的助手,出诊时抄方、消毒、拔针、打“下手”,背药箱带路,从此与中医结了缘。史道明是凤翔有名的儒医,精通文史,以经方著称,每次沈舒文都感慨良久,农村缺医少药使多少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忍受着疾病折磨,以致有些病人致残早逝,使他恻隐之心油然而生,立志学中医为村民解除病痛。
此后,他向史道明借了《伤寒论》及《赤脚医生手册》开始自学,半年后他在沈家沟学校任教,经常去一墙之隔的医疗站给先生抄处方、抓药、请教,从此情倾中医学,矢志中医。1972年他如愿以偿,进入陕西中医学院学习,在老师们指点下开始背诵中医经典。当时书店买不到中医书籍,图书馆借的书要两周归还,他便与几个同学自发成立刻蜡版印书小组,他刻印的是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刻印了几个通宵,足见求知之渴望。
1975年沈舒文毕业后留校任教,次年7月唐山大地震,医院接到一批地震伤员,他参加了病区的医疗工作,其中重伤员中10多个截瘫患者发生了褥疮,病区成立了褥疮攻关小组。当看到植皮的方法成活率太低,他查阅了中医外科文献,筛选出儿茶、松香、铜绿、血竭制成褥疮散,对疮面清疮祛腐后用黄柏、苦参洗剂清洗疮面,再撒上褥疮散,并口服当归补血汤托疮生肌,疗效非常好,使从事手术的外科医生们赞叹不已。
之后,沈舒文多次进修,从古代哲学层面理解中医的文化背景,开始思考中医理论与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问题。并整日在中医经典医籍中遨游爬梳,奠定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将历代重要医家的学术观点扎根在脑子里。
1980年他进入方剂教研室后,将此前背诵经典的学习方法,转为阅读摘抄内科病证临床治法理论与历代医家有效名方医案研究上来。中医内科医籍丰富于明清,金元开学术争鸣之端,《内经》是后世各家之源头,他利用5年时间将这3个时代重要医家的代表作及重要内科医籍医案都基本查阅了一遍,摘录出不同年代医家对内科病证辨治论点及历代医家名方经验资料,足足有三大纸箱。上世纪80年代,在学校里,他称得上是去图书馆最多的教师之一,没人借阅的孤本书不少都有他借阅的记录,之后他又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类杂志中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经验、医案、学术论点进行了摘录。当时学校图书馆假期不开放,他找到某职工医院资料室阅读、摘录中医期刊资料。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沉闷的资料室酷暑难当,沈舒文身上布满了痱子,屁股坐出了水疱,等到资料室下班后他还带部分书籍回家阅读,整整两个假期,他阅读摘录重要中医杂志近千册,作为研究内科治法方药资料。
经过10多年在古今中医内科病证治领域的辛勤耕耘,沈舒文对内科病证临床治法方药有了一定学术性、疗效性的认识。他编著了《中医内科病证治法》一书,199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中医学院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在该书序言中写道:“作者从源到流把古今医籍记载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整理、阐述,所立各法论理通达,提出的方药切于临床应用,并反映出了时代治法、方药特征。”直到今天,沈舒文依然坚持学习抄方,遇到效果比较好的方子就会记到手机上,以便随时查看。
治难在悟,创三维六纲辨证方法
•12服药为多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止住出血,2服药让食道癌患者能进食
上一篇:冬季膏方巧进补,来年开春能打虎
下一篇:中医进补:五类人适合膏方保健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