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世家杯”中医药农村社区全覆盖 中医肺系病学科

记者海霞近日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基础重点实验室、转化系统生物学与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教授陈刚团队处获悉,他们在中医经典方药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研究上又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0日的《科学报告》上,这是他们在Nature出版集团所属杂志上第二次发表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研究论文。

陈刚教授团队去年在此杂志发表的论文中使用模拟临床抑郁的动物模型研究,显示越鞠丸在抗抑郁作用上具有快速持久的优势。他们又进一步研究了越鞠丸对不同遗传来源的动物中抗抑郁作用的差异性,首次将个体差异结合特异性分子信号方法引入中医药研究,揭示了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个体差异性及其独特的机理,提示个体遗传体质对中药的作用有明显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医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6月3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医堂馆社区服务专业委员会、北京树德堂国医馆等十余家单位联合举办的“盛世三国万里行”活动在京启动。通过讲习、体验、演绎的活动形式,让国学、中医、京剧成为一种鲜活的存在。

此次活动以“大师讲经典,让国学活起来;寻梦道养生,让国医传下去;好戏传国粹,让真善美说话”为主题,为传播、传承、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便捷之门,并实现网站、微信、纸媒、APP等交互媒体的深度融合。活动还将陆续在新加坡、泰国等地举行。

国医大师颜正华、路志正、金世元、石学敏、张学文、吕景山、晁恩祥、张大宁、唐祖宣等受聘成为活动首席专家。启动仪式上,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为听众讲解中医经典伤寒论和研究心得。

6月4日~5日,以“中医药∙优势与证据”为主题的第一届循证中医药学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指出,循证医学为中医药疗效评价带来新理念新方法,开展中医药循证评价研究是传承发展中医药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张伯礼指出,循证医学虽是新兴学科,但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影响了全球临床实践和医疗政策的制订。采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方法来评价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用科学的语言诠释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规律,是传承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经过10余年的探索,循证中医药学已成为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特点的循证评价方法不断发展。

被誉为我国循证医学奠基人的李幼平教授认为,中医药学优势需要用世界公认的语言和术语把它呈现出来,然后在实践中运用,创新创造适合中医药特点的高质量原始证据、二次证据、转化证据、后效评价证据、决策依据、实践指南,以及创新专利和产品。

大会秘书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张俊华介绍,天津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循证评价研究方面走在了前列,是最早成立循证医学中心的中医药大学,并成为教育部循证医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天津分中心,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本次论坛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和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中国香港、意大利、英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从事循证医学、中医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

日前,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江西推进共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领衔领导”蔡晓明深入德兴市,就中医药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蔡晓明强调,落实省部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找准加快中医药发展突破口、发力点是当前的紧要任务。中医药发展要靠产业先行、带动,政府要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担责、主动作为,合理调整中医药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中医药特色产业集聚度。中医药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协同,提升产品标准制订的话语权;要注重专精深发展,积极研发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拳头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注重产业链延伸,逐步形成中医药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提升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