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魁活血化瘀学术思想探析
郭士魁先生(1915-1981年)是中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心血管病专家。郭老行医多年,医药功底深厚,早年在北京仁和堂、太和堂药店当学徒,后师从北京名中医赵树屏,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研究,而且在其他内科病、妇科病、老年病诊治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郭士魁先生是“活血化瘀法”在现代内科领域应用与研究的先行者, 他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和“胸阳不振”,总结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益气活血等治则,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冠心病防治理论。他成功研制了“冠心Ⅱ号”、“宽胸气雾剂”等,活血化瘀多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卫生部科研成果奖”。2015年是郭老诞辰100周年,笔者就郭老现存著作、论文、讲稿、临床处方等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析郭老活血化瘀学术思想,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照。
1 继承前人活血化瘀思想,充分应用活血化瘀治法,开拓活血化瘀新视野
活血化瘀法主要是中医学针对血瘀证进行治疗的重要治法。经历代医家的长期临床实践,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活血化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内经》其中虽无“瘀血”、“血瘀”等词汇,但有“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的论述,提出“去菀陈莝”、“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治疗法则。汉代张仲景创制了诸多活血化瘀方治疗疼痛、癥积等多种血瘀证,其活血化瘀治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留下了诸如当归四逆汤、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蛰虫丸、桂枝茯苓丸等众多名方。在《内经》及张仲景的影响下,活血化瘀理论与实践历代不断发展与完善,直到清代,活血化瘀的理论与实践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了许多应用活血化瘀的大家和著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医家是唐宗海和王清任,唐宗海著《血证论》是论述出血证的专书,但对血瘀证及出血与血瘀之间的关系都作出了详尽的论述,明确提出了出血也存在瘀血。他把消瘀作为止血四法之一,认为:“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扩大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范围。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可以认为是一部论述活血化瘀的专著,对血瘀证的症状、证候、辨识、治疗等都有详尽的论述,使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扩大到内、外、妇、儿各科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扩大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范围,丰富了活血化瘀的内容,成为活血化瘀疗法的集大成者。
郭老在继承前人活血化瘀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血瘀证-活血化瘀治法”,从药物、理论到临床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揭示了血瘀证的科学内涵和活血化瘀法的基本作用原理,让中国古老的活血化瘀法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郭老应用活血化瘀法灵活多变,治疗病证广泛,除了前人常用之治疗的症瘕积聚、疼痛、跌打损伤、妇科病等病症,郭老也常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种心病、肾病、脑病、老年病、血液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病症,扩大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了活血化瘀法的作用。尤其是将活血化瘀法发展为治疗冠心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0世纪60、70年代,历代医家主要应用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代表的宣痹通阳法治疗冠心病,效果不够理想。郭老一向推崇王清任的活血化瘀理念,受其影响,充分应用王清任活血化瘀治疗胸痛的思想,较早地尝试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疗效提高显著。在血府逐瘀汤的影响下,他创制了以理气活血法为主治疗冠心病的冠心Ⅱ号方(赤芍、川芎、红花、丹参、降香),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疗效,为充分应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冠心病等血管性疾病开创了新的思路,为活血化瘀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2 分层用药,祛邪而不伤正是郭老应用活血化瘀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活血化瘀疗法是一种祛邪的治法,过度则伤气耗气,伤血动血,损伤人体正气。郭老一向推崇古人“祛邪不伤正”的基本原则,应用活血化瘀法力求活血而不伤正,注意活血化瘀的合理应用。
笔者将郭老1976-1979年在西苑医院门诊初诊患者活血化瘀的154首处方进行了分析研究。该154首方剂涉及药物199种,其中活血化瘀药物21种,使用频次依次如下:川芎(96次)、郁金(61次)、红花(57次)、生地(56次)、鸡血藤(55次)、丹参(54次)、当归(45次)、赤芍(34次)、降香(29次)、牛膝(12次)、姜黄(7次)、三七(7次)、牡丹皮(7次)、桃仁(4次)、莪术(4次)、三棱(4次)、茺蔚子(4次)、生山楂(3次)、延胡索(2次)、益母草(2次)、泽兰(1次)。
上一篇:以“一团一包”打造特色中医品牌
下一篇:诱发颈椎病加重关节磨损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