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成都名医沈绍九
清末民初成都名医沈绍九(1865-1936),名汀,浙江绍兴县人,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贫穷患者义诊送药,传为佳话。
沈绍九于1896年在成都正式开业行医。当时成都一些中医对“伤寒”与“温病”的治疗,往往混同起来,用治伤寒法治温病,治温病法治伤寒,致使许多病人,轻病转重,重病转危。沈绍九能条分缕析,辨证施治,经他诊治的病人转危为安,致声誉日隆,前来寓所求医者不绝。沈绍九体质素弱,乃略提高诊费加以限制,门诊费一元大洋,出诊费最高时达到8元。但他对于患者,不论达官显宦、富商大贾,还是升斗小民,都一视同仁,诊断处方,决不马虎。
如此之高的诊费,沈绍九取之有道,用之亦有道,对贫病患者,还送医送药。从1905年起,自出巨资,约集成都医生,在当年顺城街安乐寺内首创一所义务送诊送药的医馆,病人诊病拣药概不收费。前往就诊时,只须按照发给病者的签号,依次诊病、取药。每年夏天4月开诊,至秋天9月为止,来就诊的人,每年总在一万人次以上。在馆应诊的医生,都是沈绍九出面邀请的名医。沈绍九本人亦到医馆义诊。维持这个医馆运营,每年约花费三千大洋,直到1936年沈绍九去世后才停办。
一次,一位拉黄包车的苦力来治病,说自己头昏、脚沉、腿发软,央求沈绍九帮忙医好他的病,才能继续拉车养家糊口。沈绍九扪脉之后,并不处方,却喊家里人把为他炖服的汤药端一碗出来,叫黄包车夫喝完,并叮嘱车夫隔天再来喝一碗。喝过几碗以后,车夫精神好起来了,病也好了许多。车夫感谢之外,向沈绍九说:"老师这汤药真好,请把药方开给我,我好自己去买药来吃。"沈绍九笑着说:"这药方太贵,还是你来我这里喝好了。"
一次,有位老者携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在医馆门口徘徊,说是凑不足一元的诊费请沈绍九复诊。沈绍九知道后不但免收诊费,还送大洋4元,作为孩子的药费。
沈绍九平素为人,轻钱财,重然诺,讲义气,好宾客。家中座客常满。他喜欢皮影戏,常邀友朋同观。极重视故旧交情,友人丁咏凤夫妻相继病殁,留下子女各一,年方七八岁,丁的亲友无人过问,沈绍九遂把这两个小孩收留教养成人,并为他们婚嫁。友人王某死后,遗孀体弱多病,伶仃孤苦,他长期按月资助。其老友安徽洪某,客死成都,留下一妇一子二女,生活十分困难,他随时关怀,使他们免于冻馁。 (杨吉生)
下一篇:宋清 买入“善药”卖出“善药”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