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卢芳的学术特点
卢芳为黑龙江省首批名中医、第一至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院长,龙江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卢芳教授束发之年即师从肇东中医三杰之首张俊杰,得其口传心授。在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期间得到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马骥等前辈指点。他创办了哈尔滨济仁中医医院,由其学术继承人王翠微任院长。王翠微跟师学习20余年,完全继承了卢芳的诊疗经验,师徒二人研制院内制剂20余种,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药四种(前列闭尔通栓、颅痛宁颗粒、菖麻熄风片、参鹿茶)。
总结卢芳的学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倡导临证双辨 双辨结合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卢芳在上世纪70年代就倡导双辨结合,1979年著《内科辨病与辨证》,发行量十分可观。
二是用药药味少而精,药量大而惊处方药味大多在12味药以内,很多时仅6味或者9味,在用药剂量上有时大得惊人。如川芎治疗头面部神经痛最低用50克,多则100克。1987年著《三叉神经痛与中医疗法》,并研制出颅痛宁注射液。
三是首倡脾胰同治法 根据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际,上世纪80年代初首先倡导的脾胰同治法可以帮助突破糖尿病的治疗瓶颈。
四是创新给药方式 根据中医学“药捣病所”的理论结合临床实际,研发出前列闭尔通栓剂,肛门给药治疗前列腺增生;中风鼻溶栓,鼻腔给药治疗缺血性脑病。
首倡脾胰同治法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卢芳认为糖尿病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脾,由此在国内首创了“脾胰同治法”,临床疗效卓著,尤其是对有并发症者,更为标本兼治之法。
《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互为表里;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及心包与三焦相为表里。而胰脏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古人将胰归之于脾的功能。《难经》云:“脾重二斤三两,扁宽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清代唐宗海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言:“脾居中脘,围曲向胃。”又说:“西医脾形,另有甜肉。”唐氏是在《难经》“散膏半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为“甜肉”。《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医林改错》则直接将视胰为脾,此书曰:“脾中有一管,体象玲珑,易于出水。故名珑管,脾之长短与胃相等,脾中间一管,即是珑管。”而后世医家赵氏在《中西医结合探脏腑》一书中建议中医之脾称为脾胰。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中医认为这些物质的代谢,即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气化是由脾所主,脾主运化升清。脾气健运,水谷吸收、转输有利,即三大物质代谢功能正常,胰腺功能无碍。反之脾失健运,则消化、吸收、代谢等诸环节障碍,导致“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出现,也就是说,胰岛的功能发生变化。基于此,卢芳创立了脾胰同治法,为糖尿病的治疗探索出新的路径。
糖尿病在古代中医典籍记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内容丰富而且完整。对此病的认识,大都认为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并分为三消,消渴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尿频量多为下消。卢芳认为这种提法有偏颇之处,他经过反复观察,认为病在脾上。卢芳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认为,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胰的功能可归到脾上,所以说胰有病就可以看成是脾有病,糖尿病的症状确实有脾的症状。卢芳认为糖尿病是因脾气虚弱或脾气呆滞而引起水谷转输运化失常所致。
运用“药捣病所”理论研制新药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为难根治、易复发的疾病。如何医治慢性前列腺疾患,已成为中西医共同关心的热点课题。现代医学对此病多采用激素、抗菌素和局部注射或手术等疗法。因病变腺体呈慢性炎症,组织发生浸润,还时有水肿形成,或有瘢痕包绕,病灶周围硬化,所以口服及全身性给药,药力很难到达病所。对症候群往往顾此失彼,疗效均不佳,并且激素难免出现副作用,局部注射疼痛难忍,手术又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都不愿接受。因此,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景广阔。
上一篇:勃起硬度分四级
下一篇:夏天感冒千万不要乱捂汗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