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申遗5年 世界应用范围扩大
今年是“中医针灸”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第五个年头。11月15~16日,“中医针灸”申遗成功5周年暨“世界针灸周”中医针灸传承保护系列活动在京举办。“针灸已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地区得到应用,20多个国家获得立法,逐渐进入国际医疗体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介绍。在2010年“申遗”之初,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灸。
活动包括专家座谈会、程莘农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公益讲座、代表性传承人及针灸理论与特色技术展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医针灸随手拍国际摄影比赛”颁奖仪式,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传承集粹》新书首发式同期举办。
“把中医这一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传承、发展好才是申遗的最终目的”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出席活动并介绍, “今后国家非遗传承人梯队建设将向年轻化倾斜,并加大扶持力度。”
近5年来,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组织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中医针灸》,开展了中医针灸传承流派研究、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资料整理工作,以及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巴黎展、中医针灸澳洲展、相约北京中医针灸展等科普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由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举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巡视员赵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吴振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与8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活动。
日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邀请11位曾在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工作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大使及部分中医药行业专家在京对《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国际化的战略规划与行动纲要建议》论证后表示,中医药应与外交相结合,加快中医药国际立法进程,统一思想,增强自信,对外借助外交多形式输出中医药文化,汇集多领域资源,有步骤地走出去。
前中国驻新西兰、瑞典大使,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主任委员陈明明认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恰逢其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震动全国,为中医界提振士气,为中医药得到海内外广泛认可提供了良好机会。即将在12月举办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中医药将引起世界的关注,应抓住历史性机会,扩大影响。
“中医药的国际化,需要中医外交。我们外交系统、外交部、特别是驻外使馆在推广中医中药走向世界方面责无旁贷。”陈明明说,外交主管机构,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外使馆应加强沟通;凝聚侨界力量,为中医药在国外发展铺路搭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把中医文化内容逐步加入海外孔子学院课程中。
中国驻厄瓜多尔、古巴、阿根廷前大使徐贻聪提出,中医药的国际化要抓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明确界定海外中医药机构营业标准和人员准入。以此纲要作为建议的形式,集合不同领域人员资源,采取适当的路径与行动,共同将中医药的国际化提升到国家层面。
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在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有了显著提升。中医药走出去应有先有后,分层次,有节奏。中医药有责任通过医疗服务,对外文化交流等方式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将中医药放入现代科技和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发展。
中国驻加拿大前大使梅平希望,通过高层出访密切卫生合作,把中医药的交流作为双边战略经济对话的内容。把中医药国际化健康旅游工作建设起来,创建外国政要和外交官感知中医基地,开展远程治疗服务,养生保健国际的咨询服务等。
外交专家们认为,中医药的国际化不能简单定义为在海外某国家或区域零散的、局部的、随机的开展若干特定的中医药产品贸易、健康服务等交流与合作。而应该是在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系统、全面、综合、可持续地在海外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是要使国际社会能够认识、应用中医药,并由此推进与对象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全方位的合作,为中国担当贡献中医力量。
到会的前驻外大使还有王延义、李家忠、张庭延、吴思科、郁兴志、周晓沛、许孟水、黄桂芳等8位。
上一篇:按时按点规律养身可长寿
下一篇:采访针灸的任务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